◎鄧永金
從個體角度講,習慣主要是個人在訓練之后的重復性動作,在出現相似情景條件下,就能夠產生自動化動作。從社會角度講,習慣主要是人在社會生活構建穩定共同的反應傾向。習慣教育是養成穩定行為傾向而采用的有計劃性措施。
在對幼兒進行養成教育中,必須要充分考慮他們的認知特點,多次多樣化開展活動,因此,該教育也是一個不斷反復的過程。對幼兒進行養成教育時,要和幼兒的重復性和模仿性進行有效結合,幼兒階段是一個人最容易養成習慣的階段,這個時期的習慣也容易養成,并且也容易糾正壞習慣,因此,幼兒的習慣養成教育十分重要。
幼兒階段是幼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可以為幼兒創設情境,并且鼓勵他們參與,從而給良好習慣的培養提供基礎。加強指導幼兒的衛生習慣,在實踐中,可以組織撿廢品的活動,讓幼兒在園區中撿廢物,然后進行情景模擬測試,讓幼兒形成一個自主行為,讓幼兒不斷保護環境。這種實踐能夠促進幼兒對健康習慣的認知,并且促進他們不斷加強自身的衛生習慣。并且該活動的組織也說明,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需要在學習情境中進行。
在除了基于幼兒認知水平、幼兒成長需要和幼兒生活內容的主旨安排之外,教師還可以遵照時令和幼兒的興趣開展新的主題。在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中,需要家庭和幼兒園的配合。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不能僅憑提一些要求或者發出一些命令就能奏效的,需要教師借助載體來達到目的。例如,在主題活動“我談論祖母,并與合作伙伴交談”中,幼兒需要向家庭成員和合作伙伴講述祖母的故事,老師要以贊美的形式記錄下幼兒的故事。
幼兒園教師要仔細觀察幼兒的一日活動,做好對其活動的指導,并且采用合理的指導方式,尊重幼兒,認可他們的價值觀念和潛力。幼兒習慣養成主要是加強幼兒的自我約束能力,促使他們能夠自律,并且養成一種行為習慣。在教師對幼兒提出意見之前,需要仔細考慮,并且能夠在幼兒認知水平基礎上,提出合理要求,讓幼兒能夠在獲得幫助的時候心存感謝。
在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中,要不斷鼓勵幼兒,給他們習慣的養成帶來激勵,也是鞏固他們行為的重要方式。大部分的幼兒都喜歡表現,喜歡被稱贊,并且能夠在他人評價時認識自己。針對幼兒敏感的評價反應,需要教師選擇連續推動法,從而改變他們的不良舉止。
游戲活動在幼兒習慣養成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其樹立優秀的品質,并且使他們能夠更加謙讓,學會相處。同時,在游戲過程中也會使得幼兒本來的不良習慣都展現出來,教師需要及時發現這些問題并幫助他們改進。
很多家長認為,在幼兒行為習慣養成過程中,受外界影響是很大的。因此,在幼兒園中,幼兒的行為同樣會受到周圍幼兒的影響。因此,可以樹立榜樣,讓幼兒進行學習,發揮榜樣的作用,帶動其他的幼兒能夠自覺遵守良好的行為方式,能夠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幼兒的行為習慣養成中,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能夠讓幼兒重復進行一些良好行為,才能夠促進他們良好習慣的養成。因此,在衛生、學習和作息等等活動中,家長必須要嚴格教育,及時糾正他們的不良行為,改善他們的不良習慣。家長和教師需要在幼兒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在幼兒自身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培養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好習慣。家長和教師都要以身作則,關注自己的日常行為,為幼兒樹立榜樣,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給幼兒帶來良好的示范。同時,教師也能夠組織集體訓練形式,讓學生學習更多良好的行為,從而培養成為習慣,能夠在集體中進行展示。幼兒常常缺乏自我約束和調節的能力,因此他們的不良行為會持續反復地出現,因此,教師和家長都必須要經常關注幼兒的行為習慣,及時幫助他們改正,并且對他們的行為采用檢查和隨時抽查綜合的方式,從而讓幼兒一直保持良好行為習慣。
綜上所述,幼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內容,因此,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幼兒的認知規律,并且和他們的發展規律有效結合,做好引導和滲透工作,讓幼兒能夠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抓住幼兒教育的關鍵時期,加強對幼兒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從而能夠使幼兒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