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梅
當前,在國際化的大背景下,我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群眾文化在整個文化事業中的地位突出、作用巨大,對我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性。我國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中起到的引領作用,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種類也變得多元、開放,不僅可以鍛煉基層群眾的體能,還可以愉悅基層群眾的心靈。
另外,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也是國家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徑,基層部門要根據當地人民群眾的實際情況,制定出詳細的文化活動計劃,促使文化活動可以積極發揮作用,有效引導人民群眾走上精神文明、文化文明的道路,促使我國的傳統文化傳承和發揚,并引領我國人民群眾拓展視域,建立自強、自信、自尊的文化品格,有效汲取西方文化的精髓,促進我國基層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全面提升。
黨的十八大會議中強調,要注重文化建設,尤其是基層文化建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以及長期處于經濟發展與文化事業發展不平衡的狀態,基層地區群眾文化建設的問題較為突出,尤其在發展相對落后的鄉鎮地區,文化設施缺失、文化資金不足等問題普遍存在,長此以往,黃賭毒等不良文化猖獗,導致一些影響社會治安的事件發生。文化活動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基于基層群眾文化的功能與作用,在鄉鎮地區做好群眾文化活動,能夠豐富鄉鎮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們的文化素養,培養鄉鎮地區的文明風尚,進而促進鄉鎮地區更加和諧穩定發展。
在國家總人口統計中,農村人口仍占較大比例,然而,通過對城鄉地區的群眾文化建設工作進行調查發現,鄉鎮地區的文化發展與城市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城市經濟發展較快,且文化設施健全,除了基礎的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文化場所,還經常開展各式各樣的文藝演出、文化展覽等,但在一些較為偏遠的鄉鎮地區,由于經濟方面的不足,當地的管理人員過于注重經濟建設,在文化建設方面沒有產生足夠的重視,鄉鎮地區的居民沒有途徑享受文化生活。加強鄉鎮群眾文化建設,積極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引導當地的人民群眾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享受文化所帶來的樂趣,保障鄉鎮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
在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現今,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提升,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在滿足物質生活的同時,開始追求精神文明。人民群眾素質提高了,在日常生活中知禮儀、講誠信,有助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因此,需要深入基層,了解每個地區的風俗特點,并根據當地的文化特色,向基層群眾實施文化建設。在實施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因部分地區在基層的宣傳工作不到位,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保護力度不夠,導致我國部分地區的特色傳統文化逐漸消亡或已失去當初的韻味。
因基層群眾的生活環境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并且接觸的人群也比較有限,在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要將文化建設與基層群眾的生活相結合,不能出現扭曲群眾文化的現象。為此,要結合基層群眾的生活環境,在滿足人民群眾日常生產的基礎上,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充實群眾的精神,讓群眾提升幸福感和獲得感。在基層文化建設實施的過程中,引導群眾正確看待文化建設,并以科學、合理的態度對待基層文化建設工作,幫助人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不盲目跟風,不攀比。
如今,越來越多基層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斷增加,主要因為人們的溫飽問題已經解決,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因此精神需求也逐漸增加。目前,基層中常見的文化活動主要包括戲曲表演、廟會、燈會等,均與人民群眾的生活緊密相連,也是人民群眾喜歡的傳統文化。除了傳統文化外,也融入了現代文化活動,例如廣場舞、KTV等,人們可以在農閑時放松娛樂,增添生活的樂趣,也能讓群眾文化更加多元化,使人們的興趣更廣泛。但由于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團隊不專業,缺乏基層文化建設隊伍和相應的激勵機制,使基層文化建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較差,使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效果不佳。
在我國,大部分的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都是由群眾自發的,導致活動缺乏物質支持和規范化指導,活動的規模和方式受到限制,不能充分滿足基層群眾的學習需求和生活需求,導致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開展水平受到影響。同時,當地相關基層部門,不能給予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足夠的重視,導致群眾的文化活動不能得到當地組織的支持和幫助,無法獲得資金支持和精神支持,難以保證活動開展的質量。
對人民群眾而言,因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不同,對文化的欣賞不同,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需要提供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符合大眾的生活環境。在具體實施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因文化活動內容較單一且文化藝術水平較高,年輕化較顯著,而農村的年輕人較少,因此文化活動只能滿足少部分人的需求,使文化建設活動的受眾范圍縮小。
因許多基層工作人員對文化建設工作的忽視,導致我國的基層文化建設效果不佳,并且許多工作人員將文化建設工作流于形式化,導致工作摻水嚴重。為了避免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出現形式化,需要建立有效的基層文化管理機制,對我國基層文化建設工作加強監督管理,主要分為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具有長效的領導機制,采取選舉的方式,選出適合做基層群眾文化宣傳的領導,由選舉的領導人員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在融入新的文化內容的同時,有效促進我國基層文化事業的發展,由地區文化產業帶動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是學習,主要針對基層干部而言,針對上級政府制定的相關文件內容,需要全面解讀,杜絕斷章取義,或者夸大其詞的現象,向先進的單位學習,學習成功的經驗,結合當地的文化特點,合理運用,從而整體推動我國基層群眾文化事業發展。
在我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組建過程中,傳統的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已經不能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當地組織部門進行文化活動創新、活動內容創新、活動組織創新,進而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促使基層群眾的文化素養得到全面培養。當地文化館結合基層群眾的實際情況,具有大局意識,全面提高文化活動的創新和組織意識,運用良好的群眾基礎,滲透文化內涵,促使基層群眾的思想認知、行為認知得到提升。基層組織要通過提高文化活動組織能力,幫助人民群眾獲得良好的活動熱情,提高文化活動參與積極性,讓基層群眾在具體的文化活動中,感受活動的樂趣,進而提高自身的活動能力,促使基層群眾的文化素養得到提升。
宣傳是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前提,當地文化館要注重宣傳工作的開展力度,不斷創新宣傳工作形式和內容,使當地基層群眾可以得到啟發和提升,進而增強文化宣傳的力度,幫助基層群眾對文化形成意識,開啟自主學習模式,全面提高精神文化的滲透力度。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我國信息技術已經被良好地應用到當地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組織工作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基層組織的活動效率和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基層群眾的文化活動參與興趣。比如:在國家重大節日時,基層組織部門要根據節日主題,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來組織和創新文化活動內容、形式等,讓基層群眾感受到文化的氣息,進而啟發文化活動參與動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提升,對我國社會和諧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要為人民群眾提供多樣的文化活動,滿足不同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通過多元化的文化活動逐漸提升我國國民的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