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第二中學,河北 承德 067000)
“學校每一位教職工都是德育工作者”,無論哪個科目。教學中既要注重智力的培養,同時又要注意德育滲透。德育在學生的個性發展中至關重要,因為思想是能力的前導。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道德是照亮全面發展的一切光源?!边@就要求我們每一個教師必須把德育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在化學學科中進行德育的“植入”看起來有點難度,但是據筆者長時間實踐,有這樣幾個方面的工作可以去做:
有句話說得很形象:“培養學生,如果身體不好,是廢品;如果智育不好,是次品;如果德育不好,是危險品。”說明學生功課再好,如果品德不好也是失敗的教育。因此德育在青少年的成長中起著靈魂和導向的作用,它是青少年全面發展的動力,在素質教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化學學科的歷史上,很多重要的學科事件是實施德育的良好契機。比如通過給學生重點介紹中國是世界上對化學工藝發明和使用最早的國家之一,許多發明創造對推進世界精神文明和科學進步是有卓越貢獻的,這使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在近現代化學史上,我國的化學家也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建國后,我國在化學工業上成果顯著。
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介紹國外的化學史,使學生明白科學是相連的,是不分國度的,希望通過化學知識的學習,將來能為我國在全世界化學史上做出更可喜的貢獻。在國外化學史上,英國化學家、原子論的創始人道爾頓,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為治學的座右銘,自學成才,他的原子說對化學的發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瑞典化學家舍勒原來是一個藥店的學徒,由于他頑強的學習精神,刻苦鉆研,求真理,頑強不屈,結果發現了許多氣體并合成了許多有機物。如氟單質的制取,其間有不少科學家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然而科學家們還是前赴后繼,毫不退縮,嚴肅認真,敢于創新。
通過對化學學科歷史的介紹,教育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不畏困難、勇于探索、大膽質疑、尊重知識、實事求是、團結協作、堅持追求真理的信念。
作為化學界的精英人物,化學家的事跡成為我們在學科中滲透德育的生動載體。中國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從小熱愛祖國,學習勤奮。留美十年獲博士學位后,放棄國外的優越條件,以赤誠的愛國之心回到祖國,建起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永利堿廠?!捌咂摺笔伦?,天津淪陷,侯德榜態度堅決,斷然拒絕與對手合作,在他的努力下,經過多次的摸索和試驗,終于發明了“侯氏制堿法”,名震中外,為中華民族爭取了榮譽。1972 年以后,侯德榜日漸病重,行動不便,仍多次要求下廠視察,幫助解決技術問題,還多次邀請科技人員到家里開會,討論小聯堿技術的完善與發展問題,嘔心瀝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丹麥著名物理學家玻爾在二戰時期被迫離開被德國占領的祖國。為了表示他一定要重返祖國的決心,他把諾貝爾金質獎章溶于王水隱藏起來,后來納粹分子竄進玻爾的住宅,那瓶溶有獎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們的眼皮底下但未被發現。戰爭結束之后,玻爾又從溶液中還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鑄成諾貝爾獎章,重新鑄成的獎章顯得更加燦爛奪目,因為它凝聚著玻爾對祖國的無線熱愛。啟普是荷蘭的一名藥物商人,曾經學過一些化學。他根據前人制作的制取硫化氫氣體的簡易裝置,設計出一種可以隨時使反應發生或停止的氣體發生裝置,后人為紀念他,將他發明的裝置叫做啟普發生器。通過科學家的這些熱愛祖國的動人事跡的介紹,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祖國的優良品質,這樣的方法很生動很具體,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創造多邊的師生關系,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學習化學知識,同時受到德育的熏陶。要努力創設學生能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挑戰權威,培養學生“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精神,發展逆向思維和異象思維、發散思維。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這是一種培養學生成功的有效辦法。重視塑造學生成功的自我意象,針對不同的學生,巧妙地創造成功情境,使各類學生都能體驗成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鍛煉學生的毅力,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生成功的自我意象。辯證唯物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揭示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最一般規律的科學?;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結合化學的具體內容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有利于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形成和素質的提高。
中學生蘊藏著極為豐富和巨大的創造潛能,關鍵是我們的教育能否營造適合他們發展的環境,能否為他們創設發展的空間,提供更多發揮其創造潛能的機會。通過對化學課堂的德育滲透,因勢利導,循序點化,能使課堂豐富有趣。在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的過程中,師生進行感情溝通,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學中長期創設情境、隨機滲透德育教育,能陶冶和熏陶學生,使其通文悟道,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識,準確表達和靈活運用知識并發展智能,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和道德,促進學生學習動力的形成,達到全面育人的目的。中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教師要利用各種有效的契機,為他們的成長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做一名知識豐富、道德高尚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