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永城市第一高級中學,河南 永城 476600)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灌輸性教育是最讓學生喪失興趣的教學方法。
與灌輸性教學所對應的,便是如今深受廣大學生們喜歡的案例教學,這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在教學目標和計劃之下,選取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在一種自我思考、相互討論的模式中,把知識點學會、學活、學扎實,把被動學習變成了一種雙向的互動,增加了課堂學習的趣味性和時效性。
(一)由被動變主動,改變了學習的風氣,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老師在講解過程中通過具體案例的解析,讓學生們全面了解地理現象特點、引導學生究根問底,去探討形成的原因等。通過討論和探討,加深了對地理知識點的掌握,讓學習變成一件開心、快樂的事情。
(二)讓學生由以前的死記硬背到側重于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加強了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學習,提出獨到見解的能力。
(三)讓地理知識變得立體起來,不再是書本上的一段話,一張圖,或者是一個經度和緯度的交合點。
以前的地理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們感覺到枯燥乏味,哪怕是學習過很多次,學生們也很難把這些知識變成自己腦海里的東西。在他們的認知中,這只是一些知識點或是一些考點,對于地理中所講到的事物,并沒有一個全面的系統的認識。
就好比說南水北調,學生們只知道南邊的水調到北邊來了,也能通過死記硬背了解到南水北調涉及到哪幾個省,但是然后呢?至于南水北調的區域間聯系和區域協調發展以及對每個地方所帶來的影響,學生們根本理解不了。
但是案例教學就可以改變這一切,它會使教材變得更加有趣,也能夠讓學生主動的去思考某一事件或者某一現象所帶來的影響,從而使知識點變得更加的生動立體。
以前的教學特點,老師在講堂侃侃而談,水過地皮濕,如果沒有興趣,死記硬背的話,很快就會忘記了。灌輸性學習和填鴨式教育,側重的是課本的知識點,目的是為了考試,往往會忽視了實際能力的培養。
對于老師而言,案例式教學可以增強課本知識點的趣味性,也可以提高講課效率。對于學生而言,會讓學生在思考中學習,再提出問題,想出解決方案,養成自主思考的好習慣,對于以后能力的培養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影響。
首先,根據教學目的,編制教學計劃,選擇案例教學的典型案例,引發學生獨立思考。
其次,展開討論,全面分析問題。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們運用學習中掌握的知識進行分析和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出不同的意見。
再者,對辯論和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疑釋惑,老師學會從不同的點進行總結和點評,得出解答的結論,讓學生通過學到的知識點解決具體問題,在總結、歸納中得到提高。
案例教學的教學方式能直接導致學習方式的改變,書本不再變得艱澀、學生不愿學。活潑的學習風格能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生自己主動學習課本知識,通過思考和互動式的學習,互通有無,不僅增加了知識點的趣味性,讓學生愿意去學習,而且學生也愿意向老師提出問題。為了給出準確的解答,也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雙向的互動學習方式,也提高了講課的效率。
(一)案例的選擇不典型
老師在備課時,很多時候就是根據課本或教材選擇案例,很少會根據具體知識尋找典型的案例。這就會導致案例不典型,同質化嚴重,有時候備課案例過多,在有限的時間內反復出現,這就會“逼迫”著學生們將大多數的時間用于聽案例,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和分析。
案例教學最核心的一步便是選擇對的案例,根據知識點的不同,要求老師在選擇案例時要選擇最有代表性的,不僅新穎而且切中要點,能夠通過案例實現拋磚引玉,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
(二)想實現雙向互動,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增加了難度
想做到雙向互動,不僅要求學生要吃透教材,老師更應該技高一籌。如何找出合適的案例進行分析,通過典型案例帶動起整個課堂的學習積極性,還要給學生們足夠的討論和思考空間,更好的激發學生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對于學生而言,如果不能提前了解知識點,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話,就無法在課堂上提出有效的問題,便會影響到討論和思考環節。因此說,案例教學,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總結案例得出結論是關鍵
案例教學的最后一個組成部分就是總結案例,老師選取了合適的有代表性的案例,學生們也經過了充分的討論和思考,如果沒有總結,一切都是虛談。在總結的時候,要求學生們能夠將書本上所學到的知識,以及案例中所講解到的內容充分的結合到一起。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因此說老師們在備課時的難度就會增加許多。
高中地理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填鴨式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教學需求。案例教學是一個全新的教學改革,在實踐中,好的方式方法如何落地生根,如何帶動學生改變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這是最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