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依汶 錢星慧
南京工程學院 外國語學院,江蘇 南京 211167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堅持擴大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的來往日益密切。國人去往世界各地;外國友人來到中國。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國人與世界接觸的機會都變多了。作為全球75 個國家的官方語言,英語是跨國交際的主要手段。然而英語語言運用不只是詞匯積累和語法應用。在實際交流中,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社會習俗的不同,常常會出現交流障礙,造成誤解。因此,在語言知識完備的基礎上,跨文化知識也尤為重要。
英語專業的學生是跨文化交際的主要群體,有必要掌握跨文化交際策略,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一則,可以減少交流障礙,提高交流有效性;二則,可以提高專業素養,開拓專業視野;三則,可以在理解外國文化的同時,準確完整地傳播中華優秀文化,促進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
我們以英語專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水平現狀為切入點,選取南京工程學院英語專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從中發現了英語專業學生在跨文化交際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同時,我們選取了幾位英語專業教師進行采訪,從教學者的角度看待學生跨文化能力問題,聽取一線教師的專業建議,探尋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有效方法。
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南京工程學院的英語專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分析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紤]到19 級新生尚未充分接觸本科專業教學,將調查對象設定為15 至17 級學生。該問卷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涉及跨文化交際能力自我認知,如認為自身能力是否達標、學習途徑及頻率、對跨文化教學的看法等。另一部分為多樣化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測試評估。參與本次調查的學生,共計101 人。該調查為線上匿名調查,屏蔽搜索引擎檢索,結果較為真實可信。
選取五位英語專業教師進行訪談,訪談內容包括學生跨文化能力現狀、能力教學培養建議、能力自我提高建議等。其教學內容涉及了筆譯、寫作、英美文學及綜合英語,能夠較為全面地了解南京工程學院英語專業各課程跨文化教學現狀,獲取學生跨文化交際現狀的多角度評價及多元化建議,為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對策研究提供詳實的資料。
跨文化交際能力測試評估所考察的知識點涉及了文學藝術、政治宗教、禮節禁忌等多個方面,旨在更科學全面地了解學生的能力水平。學生得分的總體情況在及格水準之上。結合問卷中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自我認知情況及教師訪談內容進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問題:
知識領域分布不平衡。學生對文學藝術方面的知識掌握情況最佳,而對宗教、政治不甚了解。在跨文化能力認知中,學生對文學知識、外國禮節和中外差異的重視程度要明顯比其他方面高一個層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向這些方面傾斜。這一偏重現象也與教學內容有關。學校專門開設的英美文學課使學生對這方面內容有了充分的接觸,而其他方面內容則依賴于課上教師偶然涉及或課后隨機獲取一星半點的知識儲備,了解較為粗淺,甚至是不了解。
當代信息涉獵不充分。學生對近代或是更早期的外國文化較為了解??缥幕R范圍非常廣,同時具有空間和時間上的跨度。在文化的演變和發展下,偏重學習歷史文化,忽視當下新興潮流,會導致“代溝”。這一點在本土交流中也是一樣。在跨文化學習中,學生要關注的不只是陳舊不變的知識,也需要汲取當代的鮮活文化,才能在現實交際中實現文化背景上的無縫對接和無障礙交流。
理論教學成效不明顯。學生在翻譯理論方面的得分率最低。鑒于僅英語專業翻譯方向的課程對翻譯理論有所涉及,為保證數據參考價值,特采用分類統計,將學習過翻譯理論的學生篩選出來。然而,學生得分率稍有提高,但最為薄弱的環節依舊是翻譯理論。對于已經專門學習過的課程內容,一年后進行考察,學生的掌握程度較差,教學效果持續性不強。在保證即時效果的同時,現階段的跨文化交際教學影響有待向延時性方向發展。
數據顯示,98%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達標。一方面有中國學生素來自謙的原因,另一方面則昭示了學生的能力缺陷。經分析,原因如下:
其一,傳統學習模式。英語教學從小學開始直至高中,教學重心始終放在語言知識積累上。雖然教材內容涉及了西方文化,但學生并沒有提高對跨文化知識的敏感度。因而,學生進入大學后,多年來形成的記誦學習模式難以改變,僅僅局限于提高語言的準確性。誠然,這種學習方式足夠應付學業測試,但長期來看,不利于語言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與輸出。
其二,主觀能動性不強。經過專業英語課程的熏陶,學生或多或少產生了跨文化學習的意識,然而不能經常性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緩慢或停滯。從學生自我評估角度來看,個人惰性是造成專業短板的首要原因,其次是重視度不高。有兩成學生認為跨文化知識對于日常學習和考核作用不大。這類同學對學校課程的評價均為中等偏下,自主學習頻率低。他們既不能滿足于課堂,又不能在課外自我督促,在考核中無法獲得應用知識的成就感,更加劇了積極性不足的現象。
其三,學習主體意識不強。大部分學生都期望從課堂中獲取跨文化知識,得到學校的督促,沒有分清學習主體與引導者的身份。總體來說,學生對課程的評價為差強人意。學??缥幕n程內容尚可,對能力提升有很大幫助,但還需要完善和補充。雖然學生對學校提供的教學內容只是大體滿意,但又不得不承認其對自己的幫助。這揭示了學生對被動教學的依賴性,也印證了學生跨文化交際知識的貧瘠。
其四,跨文化能力標準不明確。在自我評估調查中,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自身跨文化能力不達標。然而測試結果優于學生認知。這一段落差是由于學生對能力標準的定位不明確產生的。目前,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是課堂,學校教學對帶動學生跨文化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在學業測試中,對跨文化內容沒有明確的考核標準,且所占比重不足。學生沒有外部壓力鞭策,督促作用不明顯。
學生們都具有模糊的跨文化學習意識,但極少數能夠把這份模糊的意識轉化為明確的目標。為引導學生將跨文化學習意識實質化,可以舉辦各式各樣的跨文化活動,如跨文化主題演講、跨文化知識競賽等。校級活動可以讓英語專業的學生接觸更多來自優秀英語學習者的競爭,認識到自身不足,刺激自主學習;而班級活動則可以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的參與度,在同學之間砥礪前行的同時,構建班級文化風氣。
吸收豐富的英語資源對提高語言能力和文化閱歷有很大的幫助。因為經過中文語者加工過的語料或多或少會受到其母語或者思維的影響,以至于削弱學習價值。學生直接接觸英語語者原汁原味的英語語言,才能盡可能地向目標語言貼近。除了語言的本土性,內容的鮮活性也同樣重要。比起枯燥的文化知識,新鮮的國外動態更能調動學生興趣。此外,閱讀沒有邊界,內容沒有偏正之分。生活、工作、婚姻也包含著文化差別下孕育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最重要的是不能將資源視為擺設,需要讓學生切實了解學校提供了哪些形式的資源以及如何取用。
對于應試思維暫時無法改變的學生來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開設專門的跨文化課程,將跨文化交際能力與考核掛鉤,迫使學生克服惰性,重視跨文化知識學習。這類方法雖然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佐以文娛活動,可使學生在各類文化活動中得到成就感,產生學習積極性,促進能力提升。其次,跨文化課程涉及的內容應更為廣泛,重視時事的引入,讓學生有機會接觸潮流文化前沿。此外,課程還需要對學生知識薄弱的環節進行針對性調整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學生尚處于學習階段,未曾在實際交流中因跨文化知識儲備不足而碰壁。然而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與交流,將語言輸入轉化為言語輸出。開設外教課程能夠小范圍地幫助學生進行跨文化交際實踐,學生課堂積極性不同,獲益程度也不同;提供翻譯志愿者機會,學生可以接觸不同的國家文化及英語語音;海外游學活動能夠直接讓學生進入英語語言環境,在應用中磨煉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實踐中,學生通過克服交流障礙切實領會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實用價值,加強跨文化學習意識。
跨文化交際是語言學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決定著語言橋梁的穩定程度。掌握跨文化交際知識,可以減少文化差異所帶來的交流失誤。本次調查發現,英語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動力缺失,課堂知識攝取不足且無法形成長期記憶,跨文化交際能力不平衡,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然而,英語專業的學生普遍具有跨文化交際意識,不排斥外來文化,有較高的文化包容度。這為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以及文化互通奠定了良好基礎。通過帶動跨文化氛圍,落實資源供應,開設專門課程及考核,創造實踐應用機會,在完善教學培養的同時,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帶動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最終達到減少交流障礙,擴大文化視野,促進文化交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