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雅
(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 北京 102488)
總體而言,老年居民普遍對社區內安全措施和附近商業服務設施滿意度都較高,而對社區醫療設施滿意度最低;對于社區交通、社區公共活動空間、社區衛生、社區支持等方面較不滿意。同時,居民都表示社區治安情況較好,居民安全感高;附近商場等服務設施較為全面,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群最為關心的醫療問題也是社區建設中經常被忽視的部分,居民滿意度極低。
此外,老年居民的健康狀況和心態是影響其對滿意度標準判斷的重要因素。在我們調研過程中,身體狀況較好的老年居民對各個調查項目的整體滿意度都較高,而部分不能獨立出行的老年人對各個調查項目的整體滿意度都較低,這也恰恰反映了無障礙設施對于需要幫助的老年群體的生活重要意義,讓身體欠佳、出行不便的老年人群也能安全順利地走出家門,是建設適老宜居社區的重要方向,讓居民都感到滿意的社區才是真正的適老宜居社區。
同時,老年居民的心態也是影響滿意度的重要因素。部分居民心態樂觀,對一切事物都保持積極的心態,對生活要求不是非常嚴苛,此類人對于社區滿意度的反饋往往較好;部分心態不是很樂觀的居民往往會給出相反的答案,他們對于生活的期望值較高,對于生活標準也有自己的判斷,當自己的期望與現實產生差距時,便會產生更加負面的心理感受和評價。總體而言,心態不是非常樂觀的調查對象對于研究有更高的價值,他們所反饋的問題往往更全面。
(一)社區交通
老年居民整體對社區交通情況不太滿意,問題主要集中在社區道路不平整、社區人行道經常被占用、區內不方便消防等大型等車輛的進出問題上。由于老年居民大多對社區狀況較熟悉,盡管小區內缺少導視設施,對于本社區居民并未造成很大影響,但是大多數居民表示希望在社區內增設導視系統,讓社區生活更加方便。老舊社區由于建造時間過久,道路老化及損壞現象嚴重,沒有及時進行翻新工程,導致院內許多道路崎嶇不平,對行走困難的老人造成了很大影響。同時,由于該小區設計的年代汽車并未得到普及,在規劃中并沒有設計大型停車場,導致如今社區內亂停亂放現象嚴重,經常占據本來就狹窄的小路,居民無法正常通行,甚至在可能阻擋大型消防車的進出,后果不堪設想。
(二)社區公共活動空間
老舊社區內零散分布有健身娛樂設施的場所和廣場綠地,是居民聊天休閑的首選場所。但由于建成時間過久,設施老舊十分嚴重,部分器材已經完全不能使用,不少器材的用途已經發生改變,成為在此區域休閑老人的置物架。老年居民普遍表示對設施安全擔心,不愿使用這些器材。社區公共設施的后期維護工作嚴重不到位,使居民們體驗感越來越差。
(三)社區外道路及交通信息
在調研社區外道路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老年居民地回答大多與自身身體健康狀況有關,一類老人身體欠佳,如視力障礙、出行障礙等,表示其從不出遠門,對如今社區外的事物一無所知,部分人曾經嘗試外出,由于社區及附近無障礙設施不完善,出行困難重重,因此出行意愿越來越低,逐漸只在社區范圍內活動,這部分老人對于社區周邊交通情況的滿意度十分低下;一類老人身體健康,經常出遠門,這類老年居民表示社區外交通比較便利,基本可以滿足出行需要,他們大多有自己識別交通信息的能力,在交通信息準確的情況下,幾乎很少遇到出行障礙,這部分老人對于社區外交通滿意度整體較高。
(四)醫療設施
醫療設施的完善關乎社區居民的生活健康,是老年居民極其重視期望很高的方面。然而,調研結果顯示社區內居民普遍表示對社區醫療服務中心非常不滿意,問題主要有藥品品種不全、經常缺少必要的藥品、社區無法提供系統體檢、甚至部分社區門診缺乏無障礙通道,作為社區醫院,首要且應當具有殘疾人輔助服務設施,但是部門社區門診并沒有做到這一點,讓有出行障礙的老年人望而卻步,再加上社區醫療各方面的不完善,導致居民滿意度整體低下。
(五)社區支持
社區支持主要包括社區配套服務設施,如停車場、公共衛生間、社區環境等。調研顯示老年居民們對社區此方面十分不滿意,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社區內普遍缺少為殘疾人提供的停車服務設施、社區內僅有一個公共廁所、無法滿足居民需要、社區植被長期無人修建、院內糞便無人清理、社區停車位嚴重不足,亂停亂放、亂搭亂建現象嚴重。這也是眾多老舊社區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年代久遠,當初的設計規劃已經無法滿足當代生活需要,眾多方面需要進行順應時代要求的改良。同時由于物業管理的不完善和居民缺乏對維護公共環境的意識,亂搭亂建現象在老舊社區尤其嚴重。讓老舊社區在保持大格局的情況下做出適應新時代的變化是一項艱難的挑戰。
(六)社區安全
調研顯示,大多數老年居民對社區治安較為滿意。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越來越穩定,入室盜竊等案件的犯罪率持續下降。同時,各小區也加強了防護意識,如安裝攝像頭、購置保安應急車、采用保安巡邏制度等等,使得社區治安大大改善,居民安全感大大提高。
(一)在社區內大力加強無障礙基礎設施建設,對老舊無障礙設施及時進行修復和更新,使無障礙設施真正方便群眾。我國社區現有的無障礙基礎設施建設遠遠不夠,需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深入了解和建設需要無障礙設施的每處細節。讓老年人在生活中感受到切切實實的方便。
(二)給予老舊社區改造和增減停車場的方案。防止車輛亂停亂放妨礙殘疾人士出行,讓殘疾人道路暢通無阻,讓行動不便的老人能夠放心安心地走出家門。
(三)社區物業應盡職盡責,做好衛生、安保等本職工作,加強對社區活動設施的維護修理工作。及時聽取居民意見,讓老年人活動方便,增加社區生活滿意度。
(四)大多數老年人兒女不在身邊,缺少社會關懷與交流,適老宜居社區應加強社區文化的建設,積極組織社區活動,讓老年朋友們在活動中消除孤獨,融入社會,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
(五)加強對醫療服務設施的建設,對社區醫院進行合理的設計,對醫療體系和制度進行合理改進和規劃。健康是生命之本,加強對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保護,是適老宜居城市的基礎。
適老宜居建設需要的不僅是基礎設施的完善,更需要的是社會每位人士發自內心的關懷。人人愛老、敬老、積極幫助老人,樹立起公民意識,才能從根本上建設起幸福美好的新型社區,讓無障礙設計觀念深入人心,讓服務性社區模式大力發展,讓老人從心底幸福起來,為建設適老宜居城市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