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君 毛會娟
山東協和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1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的文化匯聚與智慧結晶。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目前英語專業學生“中國文化失語癥”現象嚴重,學習中國文化知識以及用英語表達中國傳統文化的能力較弱,對其重要性認識有待提高。本文通過設計調查問卷切實了解英語專業學生學習現狀,剖析英語專業學生中國傳統文化素養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提出針對性提升策略,以期從根本上提升高校英語專業學生中國傳統文化素養。
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學生自身發揮主動性的重要因素,學習熱情的程度也是影響中國傳統文化素養的重要因素。問卷中,當談到是否愿意參加傳統文化的講座時,大多數學生表示不愿意參加,參與積極性不高。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學校教育對學生傳統文化的學習具有重要影響。但當前學校教育傳統文化仍存在不足。問卷調查顯示,當前高校傳統文化課程授課內容單一零散且授課方式傳統接受度低,校園中缺乏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以及任課教師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是造成當前學校教育傳統文化存在問題的原因之一。
家庭環境對一個人傳統文化素養的熏陶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調查顯示,隨著學校教育教學體制的日益完善,家庭對子女的影響作用日益下降。僅僅一小部分同學表示家長從小注重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與溫馨的家庭學習環境,注重對自身傳統文化的培養。
一方面,鼓勵學生從內心深處激發對傳統文化學習的渴望,充分認識并肯定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另一方面,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傳統文化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鼓勵參加傳統文化講座,積極參加相應的知識競賽以及技藝活動,提高學生參與度,在日常的課程教學中提高學生自我道德修養和實踐的能力,從思想上意識到中國傳統文化學習的重要性。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渠道,要充分發揮課堂的作用,將傳統文化以專題形式結合西方文化進行授課。同時,提高教師自身的傳統文化修養,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授課時充分將傳統文化與專業課知識有機融合,積極鼓勵引導學生。另外,在信息化時代要結合互聯網技術探索改進教育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網絡教學,更新教學方式,以更加豐富、立體的形式呈現傳統文化的內容。
2019 年8 月7 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統編教材情況,其中語文教材的一個特點就是突出傳統文化的教育。同時,教育部辦公廳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財政辦公廳下發關于開展2019 年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通知,開展實施“美育浸潤行動”計劃,對大學生情境化的氛圍營造做出了重要貢獻。創新傳統文化傳播模式,廣泛建立優秀傳統文化基地,積極鼓勵引導傳統文化進校園,如建立傳統文化基地,京劇進校園活動,參觀學習傳統文化主題表演等。家庭是學生成長的主要根據地,家長首先要充分提升自身品德修養和文化素質,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家庭氛圍。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以正確的觀念引導孩子成長成才。
中國傳統文化在人的發展歷程中扮演著無與倫比的角色,提升大學生尤其是英語專業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無可置疑。本文通過調查問卷切實了解英語專業學生學習現狀,深刻剖析了英語專業學生中國傳統文化素養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并以此為基礎提出針對性提升策略,期從根本上提升高校英語專業學生中國傳統文化素養,以期成為向世界介紹中國文化的文化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