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潤揚 山西工商學院
20 世紀初,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首次提出美術教育應與技術培養相融合,以成立不同專業方向的技術型“工作室”來進行藝術設計教育。這種“工作室”教學模式是以市場需求為教學引導方向,以項目為實踐載體,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以教師為課堂主導,注重實踐能力培養的綜合教學模式。而藝術設計類課程具有極高的實踐性,通過運用“工作室”教學模式可以更好地突出專業優勢,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從而達到培養實踐和創新能力的目的[1]。
當前,大部分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致力于培養藝術型和應用型相結合的復合型藝術人才,其不僅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藝術專業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及設計作品?!肮ぷ魇摇苯虒W模式是以實踐項目為中心,根據項目實際要求進行理論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其核心在于理論服務于實踐,教師引導學生,為學生提供一個整合所學的理論知識,并將其應用于實際項目的機會。
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將教學重心由藝術理論轉向應用設計,實現了藝術性與實用性的統一。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是藝術設計學科門類中出現得較晚的專業,藝術學科知識在其中相互融合,不僅包含了美學理論、設計思維,還有大量的軟件操作技術。
在數字時代背景下,我們學習這門專業需要時刻掌握新興科學技術,并結合藝術理論知識來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在“互聯網+”形勢下,信息風暴和用戶至上的設計理念迫使我們必須使用最快的方法和速度來獲取大量信息,以得到用戶的及時反饋。因此,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具有傳統藝術設計專業所沒有的交互特性。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作為一個實用的新興專業,即使學生在學校學習該專業,大多數也很難在多樣化的課程學習中找到突出的技能點,這就導致他們在工作中也不能找到自己的準確定位。出現這種情況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大部分原因是學生掌握的知識不扎實、無法與實踐相結合,很難完成工作中的實際項目。
以山西工商學院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為例,由于錄取學情方面的因素,學生專業基礎稍遜一籌,自主學習能力不足,思維活躍,無法將所學技術與創意思維順利結合。為此,山西工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教師們針對課程內容中理論與實踐比例不協調的情況,進行了探索和改進。他們安排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參與專業競賽和課程項目的制作,這種教學改革極大地改善了學生缺乏實踐能力的問題。
數字媒體藝術人才未來的發展需要具有超前的設計愿景,突破性的設計思維及強大的實踐和操作技能。因此,為了繼續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在山西工商學院校領導及各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藝術設計學院建立了七個專業工作室,其中針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建設有:數字藝術工作室、3D 打印工作室、手繪工作室等。而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中的UI 交互設計、影視視頻編輯、動畫創作、游戲角色和場景設計等課程均可以進行“工作室”模式的實踐教學。
在多方面的資料考證中可以得出:根據不同設計項目的要求,“工作室”教學模式的課堂形式會更加靈活,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設計工作,參觀相關企業、查閱材料、討論并進行合作。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工作室”實踐教學資源,在與公司、企業或其他機構的合作過程中,扮演不同的設計角色,發揮不同的作用。這樣的場景有利于學生快速地熟悉設計行業的規范和工作流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設計技能。
根據山西工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人才培養計劃的要求,自有專任教師和企業導師組成了教學實踐團隊,引導學生進入相關專業方向的“工作室”,學生以“導師設計小組”的形式參與設計項目的全過程。下面以工作室初期項目“藝術設計學院宣傳短片”制作為例,主要介紹“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情況。
以“多樣性、創新性、融合發展”創作為主題,開展了山西工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宣傳片的拍攝和制作。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和學科特色,為藝術設計學院進行宣傳。隨后和多個設計相關企業簽訂協同培養方案,由企業選派實踐導師,與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師和相關專業本科生組成的項目團隊進行項目制作。并通過專業知識講座、主題研討會、調研考察、文獻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項目指導、小組匯報等形式開展實踐型教學。以藝術設計學院宣傳點為主線,結合具體情況,把握其主題和文化內涵,合理安排拍攝時間和鏡頭選擇。
項目期間共組織48 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分組進行項目課題的研討和設計。在項目拍攝和剪輯的過程中,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的合作與交流,會使專業之間不斷交叉融合,學生之間擴展學習內容。在項目進行中錄制視頻影像,通過“工作室”教學的過程資料,積累課程經驗和教學成果,最終將成果總結為可以貫徹實行的“工作室”教學模板。
團隊中的企業導師都是具有多年實踐經驗的設計師或總監,其中還包括深入了解市場的銷售專員。學生在“工作室”實踐教學中能夠直接仿制企業設計人員的工作模式,通過設計總監了解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為實習和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隨著科學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社會對藝術設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室”教學模式適應了數字媒體藝術教育中遇到的新發展和新挑戰。我們通過“工作室”教學模式快速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了理論知識向專業技能實踐能力的轉換,實現了與社會專業職位的接軌。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工作室”教學模式是探索當今藝術設計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