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實驗中學,內蒙古 通遼 028000)
歷史在高考都是必考課程,單從考試來說,歷史學科所占分值的比重也是相當大的,但很多學生和家長并沒有很重視歷史的學習,歷史老師資源較少,專門研究歷史的多為大學里的教授,高中歷史教師水平有限,這也成為了目前高中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低下主要原因。如何在將歷史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同時又培養學生對歷史產生學習興趣,值得我們反思和探究。
長久以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本身對待歷史學科的態度都是不太“友好”,大家都把關注度集中在語文、數學、英語這幾個大的學科上,到目前為止這三門課程的分數在高考中仍然是比重較大,而歷史作為在高考中“不重要”的學科自然不會受到重視[1]。高中歷史成為了學生和教師眼中的“副科”,阻礙和限制了高中歷史教學的進程。
由于當前教育體系的問題,分數似乎成為了檢驗一個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學生為了取得好成績不惜死記硬背,死讀書,讀死書。歷史作為文科,涉及的知識面廣泛,時間點跳躍大,大事件多,年代感十足,死記硬背會讓學生認為歷史學科枯燥無味,是一個光靠背就能得分的學科。實則不然,歷史博大精深,每件事之間都會有相互的聯系,學生只能停留在表面理解,找不到學習歷史的真正樂趣。
信息化技術的進步讓人逐漸擺脫書本,更多的時候通過網絡來了解歷史,再加上影視劇的影響,宮廷劇、抗日劇等電視劇層出不窮,完全改變了歷史史實,導致野史橫行,正史無人問津。如果指出問題,很多人就會對歷史產生質疑,影視劇里和歷史課本有出入,我們應該尊重史料史實,深入探究,不能停留在表面,當一個假學者。
歷史圖片與冗長枯燥的歷史文字知識相比,更加的具體化、形象化,可以讓學生不再面對枯燥乏味的文字資料,更加直觀的理解歷史,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歷史的厚重感,幫助學生發散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創新思維[2]。例如,在進行《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一課教學時,給學生展示秦始皇站在高處俯瞰眾生的圖片,突出皇帝高高在上的地位,讓學生去思考為什么秦始皇能夠在萬人之上,他都做了什么?用圖片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邏輯創新思維。
高中生對新鮮的事物感興趣,對于傳統的呆板的歷史課堂根本就提不起學習興趣,在進行歷史教學時,用歷史圖片來還原歷史事件,有利于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一課教學時,教師在講解交易媒介的時候,給學生展示物物交換的圖片,再到后來統一貨幣的圖片,比如給學生展示戰國時期的各國古代錢幣,讓學生觀察與現在錢幣有何不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歷史課設置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吸取前人的教訓,借鑒前人經驗,對自己現在的生活有所指導[3]。針對這個目的,在選用歷史圖片進行教學時要選取一些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刻地了解歷史。
在進行高中歷史教學時,教師要想更好的運用圖片,就必須要掌握圖片所要表達的正確信息?,F行歷史教材中有很多圖片,基本就是地圖、實景圖片以及圖表三種。在進行歷史知識的講解時,教師要根據自身教學需要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歷史圖片,仔細的研究圖片背后所傳遞的信息,在課上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圖片,讓學生有更加清晰的理解。
教師一定要選取盡量貼合歷史真相的歷史圖片作為課堂講解的內容,這些歷史圖片一定要有歷史依據,教師不能單純為了增加歷史課堂的趣味性而胡亂使用。比如講到楚漢相爭這段歷史時,司馬光所寫的《資治通鑒》中明確記載了鴻門宴這個歷史事件,因此,教師在選取歷史圖片時就要尊重歷史,準確無誤的介紹鴻門宴的歷史背景,給學生展示出“項莊舞劍”的一幅圖片,讓學生能夠真切的體會到當時宴會上那種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之后再配合“項羽自刎”的一幅圖片,讓學生體會到西楚霸王的無奈。這些歷史圖片都盡可能地還原了當時的歷史真相,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理解所學的歷史知識。
總之,高中歷史教師要尋找對學生進行歷史教學的有效途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正確運用歷史圖片,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有效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