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南川區隆化第一小學校,重慶 408400)
眾所周知,當前我國素質教育教學改革大環境下,各階段的教材內容、教學模式都順應時代潮流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創新,那么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就會面臨著更多的“轉變”,隨之而來的就是機遇和挑戰并存的局面。從機遇來看,素質教育教學改革重視人的培養,包括了學科素養和能力方面,所以在教學方面創新出和以往的應試教育完全不同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而這些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確實證實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進而為日常教學帶來了新的動力。而從挑戰方面來說,也是基于新時期的教學調整所形成的,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對于教師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從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如探究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等一系列教學模式來看,確實對于教師日常教學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尤其是靈活性和創新性方面。另外,本身教學活動就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互動活動,在教師面對的教學問題之外,我們還要面對傳統的“學生問題”,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個人態度、能力等問題以及針對學科知識學習所呈現的學科問題等。所以新時期,我們要想做好教學工作,就要從解決問題入手。
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看,不同階段教師面對的問題的范圍不同,那么重點解決問題的方面也就有所不同。從教學來看,學生年級越低,往往需要教師解決問題的能力越高,就以本文中我所探究的小學數學教學來說,從學科特性來看,本身小學數學就是一門以解題為核心的學科,數字計算、應用題解答、幾何圖形認知等都屬于問題解決范圍,而數學本身知識的專業性突出,對學生來說學習難度較大,那么連帶而來的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呈現的問題較多。所以,本文中我就從小學階段的教學入手,談談素質教育大背景下,面對新的教學要求和教學標準,我們應當如何安排好日常教學,尤其是做好教學和學生兩個方面的問題解決工作,從而實現最優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首先,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存在普遍的畏難和懶惰心理,從學習中普遍的體現為興趣不大、積極性缺乏等。當然這也并不是小學數學一科所存在的問題。小學階段學生身心發育不全面,所以不論是認知還是行為都傾向于天性玩鬧,加上數學本身難度,就導致學生不愛聽,不愛學,最終形成蝴蝶效應,學習進度一落再落,造成基礎上的缺失。
其次,對于小學生來說,在學習上對于教師的依賴性較高,換言之就是不習慣于主動思考,教師教什么就學什么,缺乏思維上的主動性,而數學更強調培養學生的靈活思維和舉一反三能力,學生學習上的被動逐步會導致學生思維僵化,在遇到新問題時缺乏創新,缺乏綜合運用知識去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
首先,作為教師我們要明確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出現畏難心理、懶惰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課堂聽講方面聽不懂和跟不上進度所造成的。所以,我們要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先從課堂教學最基本的內容教學入手,一方面,狠抓基礎,結合自身的專業素養和能力將知識點拆解透徹,將計算邏輯、公式運用轉換等通過最簡單的、直觀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并不難。另一方面則是,結合新課程的改革,充分體現數學的趣味性,知識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舉例子,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進而逐步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學習主動性。
其次,針對小學生數學學習方面對教師依賴性較高的問題,作為教師我們不能“一棍子打死”學生的依賴心理。因為小學生學習能力弱是客觀事實,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從自身出發,在教學中注重引導,讓學生循序漸進的明白課堂是他們的主場,我們會根據他們的需求和訴求去調整,通過課堂互動去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表達訴求,進而逐步喚醒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積極性,最終形成師生之間有來有回的課堂氛圍,逐步引導學生主動分析問題,積極思考探索未知問題等。
首先,在當前的小學教學中,我們在教學模式的選擇方面容易產生單一性,如啟發式教學、導學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教學模式,在課堂應用方面,大部分教師習慣于單一的應用,反而導致課堂教學氛圍僵化,教學效果不良。
其次,針對小學數學課堂,我們在教學模式創新的同時忽略了師生關系根本性創新,教師和學生之間還是存在較為明顯的“等級”關系,進而影響了課上課下的教學互動,造成學生對教師“敬畏”較多而“喜歡”較少,在師生互動方面落不到實處。
首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結合教學實際實現教學模式的靈活組合應用。如數學教學過程中,針對基礎知識點教學,我們采取啟發式教學為主,通過問題互動、討論等帶領學生發散思維,其后則可以靈活的選擇探究式教學、導學式教學,讓學生嘗試通過團隊合作、自主學習等方式嘗試問題的自主解決,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獨立學習能力,也塑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注重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生對于教師所表現出的態度和評價格外在意,那么在教學中我們就要注重采取鼓勵和表揚為主的學生評價模式,尤其是課堂教學中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進步之處,給予表揚和鼓勵,從而激發學生的信心和學習動力。
總之,從小學生本身特點來看,其在學習方面的能力有限,學科基礎較為薄弱,這也就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對于教師的依賴性較高,即使是素質教育強調以人為本,變教為導,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的部分還是占據絕大多數,“引導”也是建立在教師為主的基礎之上的。所以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更加重視以自身為引線的教學改革和創新,做好各類問題的解決,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