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曉琳,王 艷,王金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十集團軍醫院,山東 濰坊 261021)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迅猛發展,手術法治療疾病的效果愈發顯著,而且安全性高,使得人們越來越傾向于選擇通過外科手術的方式治療疾病[1]。手術室作為臨床工作、搶救危重急癥患者的特定場所,具有工作節奏快、工作任務繁重的特點[2]。在進行手術的時候,患者具有不同輕重程度的生理性損傷[3],如果手術室中的環境、醫療器械、急救物品等消毒不完全,患者的切口等長時間暴露于空氣中容易誘發醫院感染,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同時也增加了患者與醫院產生糾紛的可能性。本研究抽取160位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應用細節優化干預法在手術室護士醫院感染防控知信行水平和感染控制方面的影響,報告如下:
隨機選擇收治時間在2019年1月-2019年6月的80位需要采用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對照組,2019年7-2019年12月接收的80例手術患者作為實驗組。在實驗組中,女36例、男44例,年齡在21-74歲,平均年齡為55.7±4.3歲;在對照組中,女42例,男38例,患者年齡在18-78歲,平均50.2±5.3歲。本研究已征得醫院相關部門同意,病人為自愿參與且均已簽訂知情同事書。兩組患者包括年齡等在內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備臨床可比性。
對照組選擇常規護理管理。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細節優化干預,具體方法:⑴建立一個以科室主任為組長的感染控制小組,組長需要明確好小組內各成員的責任,并確保消毒、隔離制度執行到位;⑵定期舉行知識培訓活動,培訓的主要內容是與手術室有關的新知識、新觀念;⑶建立環境安全管理制度,安排工作人員對手術室的環境和設備進行定期消毒,以及檢查、維護好手術室中的醫療器械;⑷加強對無菌器械的管理,護士需要熟悉無菌器械的鋪設時間,避免因為無菌器械長時間暴露在外而引起細菌感染,如遇手術延長等情況需及時補給無菌設備。
數據用SPSS19.0軟件處理,均數士標準差(±s)表示結果,采用t檢驗進行組間數據比較,應用x2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計數資料(P<0.05時具有統計學意義)。
手術室實施細節優化管理后,實驗組病患的感染發生率和高危因素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手術室手術室護士感染防控知行信水平和抽檢物品合格情況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具備臨床統計學意義,詳情見下表1。
據報道,手術室接收的病患數量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4]。從環境的角度來看,手術室是集中進行手術治療的特殊場所,與常規病房相比更容易出現交叉感染[5]。細節優化干預法源于企業管理,強調對物品、人員等進行全面、合理的規范,加強對關鍵性問題的控制和解決,進而為病人提供更加高質量的服務,近幾年引起臨床的廣泛關注。為了證實這種方法的有效性,以160例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實驗組的高危因素發生率、感染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手術室的護士感染防控知行信水平和抽檢物品合格率高于對照組,且兩組之間差異顯著(P<0.05),此方法的有效性得到再次驗證。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護士醫院感染防控知信行水平和感染控制方面,采用細節優化干預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發生率,從整體上提高手術室的護理質量,值得臨床重視并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