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君梅
(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廣東 珠海 519000)
分娩是自然生理現象,但分娩中常見會陰裂傷等并發癥,臨床為規避會陰裂傷對機體的影響選擇會陰側切術助產,該術式為創傷性手術,機體愈合后會留下瘢痕、硬結,不符合人性化原理且會影響產后性生活。近年隨著人們認知程度提升孕產婦多要求保持會陰完整性,受WHO無干預引導分娩法的推廣當前會陰無側切分娩方式逐漸應用于分娩中,鄭瑞雪[1]研究表明會陰無側切分娩方式可改善引導分娩母嬰結局,本次選擇100例2018年04月-2019年04月接收陰道分娩產婦研究評價會陰無側切分娩方式價值,報道如下:
擇2018年04月-2019年04月接受100例陰道分娩產婦研究。試驗組年齡20.42-34.52歲,均值(27.21±6.02)歲;孕周37.42-41.02周,均值(39.02±1.01)周。對照組年齡19.48-35.62歲,均值(27.11±6.11)歲;孕周36.49-41.52周,均值(38.52±1.12)周,對比P>0.05。
兩組產婦分娩宮口全開后指導其正確用力、呼吸、屏氣、全身放松。
會陰側切分娩:出現宮縮后使用會陰剪剪開左側會陰4cm,切開后壓迫止血,使用右手大魚際頂住會陰體,指導產婦按助產士要求用力,促進胎頭娩出,立即擠出口鼻羊水,順序娩出前肩后肩,松開右手,清理胎兒呼吸道[2]。
試驗組會陰無側切分娩:出現宮縮后,醫務人員用力托壓會陰,達到保護會陰的目的,并用食指、拇指扶住胎頭,在宮縮時自然娩出胎頭,清理口鼻羊水、黏液,第二次宮縮時輕輕用力娩出前肩、后肩,松開右手,清理胎兒呼吸道[3]。
①評價兩組產后2h出血量。②根據新生兒窒息發生率評價兩組母嬰結局。③參考《婦產科學》,使用NRS量表評價會陰疼痛程度(重度+中度),分值:0-10分,0分~無痛,1-3分~輕度,4-6分~中度,7-10分~重度,得分高低與會陰疼痛程度成正比。
計量資料檢驗值用t、平方差表示,計數資料檢驗值以%、卡方表示,統計數據借助SPSS22.0分析,檢驗結果以P值表示。
試驗組:50例經會陰無側切分娩后2h出血量82.48±7.54ml;對照組:50例經會陰側切分娩后2h出血量140.28±14.28ml,兩組對比差異顯著,t=24.5215,P=0.0000。
試驗組:50例經會陰無側切分娩后出現新生兒窒息0例,新生兒窒息發生率0.00%(0/50);對照組:50例經會陰側切分娩后出現新生兒窒息4例,新生兒窒息發生率8.00%(4/50),兩組對比差異顯著,x2=4.1667,P=0.0412。
試驗組:5 0 例經會陰無側切分娩后出現輕度疼痛30(60.00%)例、中度疼痛16(32.00%)例、重度疼痛4(8.00%)例,會陰疼痛程度40.00%(20/50);對照組:50例經會陰側切分娩后出現輕度疼痛23(50.00%)例、中度疼痛15(30.00%)例、重度疼痛12(24.00%)例,會陰疼痛程度54.00%(27/50),兩組對比差異顯著,x2=4.7619,P=0.0291。
臨床部分產婦及其家屬對陰道無側切認知不正確,認為分娩中會陰無側切會增加陰道撕裂程度,導致會陰出現裂傷,但當前大量資料證實會陰無側切分娩方式優勢明顯,不會增加會陰撕裂程度及會陰裂傷發生率,是當前預防會陰裂傷的關鍵。近年受產婦及其家屬對會陰無側切分娩方式不正確認知,會陰側切率明顯升高,可影響母嬰分娩安全及產婦機體功能恢復。
產婦分娩過程中胎頭下降時會受到陰道擠壓,導致胎兒顱內壓持續升高增加新生兒窒息發生率,但大量資料資料證實會陰無側切不是導致新生兒窒息必要原因,本研究中試驗組新生兒窒息發生率0.00%低于對照組8.00%,證實會陰無側切安全性高對新生兒無顯著影響,表明產婦分娩中雖為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結果,但會陰無側切可降低各因素對母嬰結局影響,確保胎兒順利娩出體外。會陰無側切可降低會陰撕裂發生率,且成功分娩后疼痛程度在持續降低,可加速機體功能恢復,降低感染、組織硬結或瘢痕發生率及產后2h出血量,本研究中試驗組輕度疼痛60.00%、中度疼痛32.00%高于對照組,重度疼痛8.00%低于對照組,表明會陰無側切分娩可降低產婦分娩后疼痛程度。此外建議宮縮間隙制定患者休息,并給予其脈動,寶礦力等高能量食物,臨產后盡量選擇易消化的食物,鼓勵多進食增加體力,促進產婦體力恢復,提高分娩中配合程度,盡可能縮短分娩時間降低新生兒窒息發生率。
綜上,將會陰無側切分娩方式應用在陰道分娩中可降低新生兒窒息發生率,改善母嬰結局及分娩后會陰疼痛程度,降低產后2h出血量,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