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華
(中共連云港市委黨校 江蘇連云港 222006)
“底線思維”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領導干部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掌握的科學思維方法之一。它與戰略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歷史思維、創新思維等一起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思維體系。所謂“底線思維”,就是在最壞的可能性上建立政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學習“底線思維”,對于領導干部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底線思維源于黨對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告訴我們,物質世界是不斷運動、變化和發展著的,世界萬事萬物都是相互依存、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矛盾統一體。影響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的因素同樣如此,安與危、治與亂、機遇與挑戰,不是一成不變的,既有從量變到質變的積累轉化過程,又有認知上的辨別和深化過程。
底線思維源于黨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傳承。這一思維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飽經患難所形成的重要生存發展智慧,深深浸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我們黨自成立伊始,就自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底線意識,并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把底線思維、憂患意識融入政黨文化,成為黨的重要精神基因。
底線思維源于黨對自身建設經驗的自覺汲取。我們黨是生于憂患、成長于憂患、壯大于憂患的政黨。革命、建設和改革偉大實踐中的一次次磨礪,使我們黨的底線思維不斷增強;正是我們黨始終緊繃憂患意識之弦,才能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底線思維源于黨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自覺洞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我國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其本質是世界經濟秩序和治理體系正在深刻調整,危與機同生并存。
正確運用“底線思維”,要理解質與量的辯證關系原理。按照這一原理,某物之所以是某物而不是他物,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特殊的質。但如果由量變逐漸積累導致質變,某物就會變成他物。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廣大黨員干部進行各項改革時,高度重視這一原理,牢牢把握改革的底線,防止由于改革過度而出現質變。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指出:“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這體現出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高超政治智慧。
正確運用“底線思維”,要遵循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于中南海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就指出:“我們既要堅信中國的發展前途光明,又要充分認識到道路曲折、困難很多,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準備之戰,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當前中國各領域改革進入了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出現了許多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如何清醒認識當前形勢,準確定位改革思路,科學研判未來命運,這就需要各地各部門注重從實際出發,看待現階段的矛盾和問題,更好地發揮“底線思維”的科學預見作用。
正確運用“底線思維”,要遵循辯證法要求,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既要看到事物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尤其要對不利的一面充分預估風險。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改革的說明中指出,“當前,國內外環境都在發生極為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我國發展面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因此,必須運用“底線思維”把握原則,積極穩妥地化解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新出現的問題,確保改革發展過程中不出現大的問題。
正確運用“底線思維”,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有人片面理解“底線思維”,認為堅持底線就是不犯錯誤,表現在工作中便是為官不為,消極懈怠,不思進取。其實,“底線思維”不僅要求領導干部為人做事講紀律、守規矩,還要在保證不跨越底線的同時勇于擔當,積極主動地工作,堅持“底線思維”并不是堅守最低標準、固步自封,而是應在守住底線的基礎上,勇敢搏擊、不懈奮斗,扛起政治責任,彰顯擔當精神。
在經濟建設領域。針對一部分人質疑當前中國的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認為已偏離了社會主義,施行的是“國家資本主義”“新官僚資本主義”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有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兩個必須毫不動搖”目標:一是“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一是“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在這里,兩個“必須毫不動搖”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經驗總結,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是中國經濟應該堅持的基本底線,不能突破。
在政治建設領域。針對一部分人宣揚西方的憲政民主,將西方的政黨制度、議會制度、選舉制度等政治制度超歷史化、普世化,貶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道路決定命運,道路就是黨的生命。我們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堅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勝利,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民主道路這一底線,是社會主義制度不變質的根本保證,是各項改革順利推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強大動力。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決不能走西方多黨制、“三權分立”的路子。
在社會建設領域。習近平總書記反對片面的唯GDP觀,提出了共享的新發展觀,強調要實現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良性循環,其中特別強調要關注社會弱勢群眾的生活。他說,政府出臺的社會政策要能“托底”。“也就是說,要在義務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提供基本保障,滿足人們基本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同時對特殊困難人群進行特殊扶持和救助,守住他們生活的底線”關于生產安全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生命為代價,這必須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針對我國長期推行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導致的生態失衡,污染嚴重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綠色發展的“兩山論”,強調“要牢固樹立生態紅線觀念。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并要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要完善經濟社會考核評價體系,建立領導干部在生態環境問題上的終身問責制,把生態環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的突出位置。
在意識形態建設領域。針對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鼓吹歷史虛無主義,以重新解讀歷史的方式否定黨的歷史、歷史人物,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進而否定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為此,他提出了四個自信的問題,要求在事關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問題上,要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與語言權;要積極借鑒國外一切優秀文化成果,但更要堅守我們民族的“根”和“魂”。
在黨的建設領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們黨前所未有地面臨著“四大挑戰”(國內發展進程中遇到諸多矛盾和難題的挑戰、國內外各種社會思潮對我國意識形態安全的挑戰、一些西方國家對我國打壓的挑戰、民族分裂主義的挑戰)和“四大考驗”(長期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自身也存在著“四大危險”(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這“四大挑戰”“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所產生的“迭加”效應,就是中國共產黨是否具有執政“合法性”的問題,即中國共產黨能否繼續保持先進性與純潔性,從而成為領導中國的核心力量問題。因此,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決心從“根底”上解決黨風問題,指出:“如果不堅決解決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為此強調:“要加強警示教育,讓廣大黨員、干部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主動在思想上劃出紅線、在行為上明確界限,真正敬法畏紀、遵規守矩。”“對違規違紀、破壞法規制度踩‘紅線’、越‘底線’、闖‘雷區’的,要堅決嚴肅查處,不以權勢大而破規,不以問題小而姑息,不以違者眾而放任,不留‘暗門’不開‘天窗’,堅決防止‘破窗效應’”。
在外交工作領域。面對著世界百年位于之大變局的加速發展,在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注重劃出紅線,亮出底線,把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作為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針對西方國家對中國崛起所謂的不是機遇而是威脅的肆意抹黑和唱衰論調以及它們憑借其發達的經濟實力與軍事優勢,在世界各地假借“人道援助”之名,實則行“霸權主義”之實,肆意干涉別國內政、踐踏別國主權,嚴重破壞了民族國家發展的自主性與獨立性的舉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堅持原則性和策略性相統一,把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不能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決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正因為如此,在整個中美經貿談判過程中,中方不卑不亢、堅守底線思維,保持戰略定力,堅決捍衛了中國國家利益。同時,主動和善于下了“先手棋”,爭取及時主動破解大國崛起面臨的戰略困境。在大國關系層面,積極運籌了中美俄大三邊關系,加強與歐盟及周邊大國的戰略互動,更好維護國際戰略格局的基本平衡,形成對我更為有利的戰略態勢;在亞太地區層面,秉持和踐行“親誠惠容”理念,不斷提升了中國在周邊地區的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在全球治理層面,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成立金磚國家銀行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參與國際規則塑造,提升了中國在重大國際機制中的話語權。
注釋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88頁。
[2]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3-24頁。
[3]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21頁。
[4]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10頁。
[5]習近平: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切實防范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N],人民日報,2013-06-18(1)。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209頁。
[7]習近平: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10-09(1)。
[8]習近平: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6-27(1)。
[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4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