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兵
(南通市委臺辦 江蘇南通 226000)
實現中國夢是全國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兩岸人民不懈奮斗的重要目標。實現偉大的中國夢需要每一個國人為之努力,更需要兩岸同胞攜手合作,這是中華兒女的重要期盼。現階段,兩岸交流領域不斷增多,交流范疇越來越廣,合作深度不斷深化。在兩岸交流合作的過程,兩岸都獲得了很大的收獲,在物質利益不斷提高的同時,政治互信逐漸增強,這為兩岸交流合作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自古以來,兩岸同胞血濃于水,黨和政府一直情系兩岸人民,在推進兩岸交流的過程中可以實現共同利益,為兩岸發展創造新機遇。
現階段,國際競爭日益加劇,除了經濟領域的競爭之外,還涉及其它領域的相互爭奪,但在競爭中也存在著很多相互合作的機會。我國經濟發展步入了新常態,又處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關鍵時期,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兩岸同胞團結合作。面對國內外的發展形勢,黨和政府統攬大局,基于國內發展情況出臺了很多政策,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上不斷奮斗和拼搏,這為兩岸關系發展提供了時代背景。在中國夢的指引下,兩岸交流越來越頻繁,兩岸關系深入發展,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打下堅實基礎,也為實現中國夢創造了有利條件。兩岸關系不斷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程度日益加深,在為兩岸發展提供了新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些許挑戰。就兩岸交流合作而言,兩岸交流涉及很多領域,在不同領域內深入推進兩岸交流合作影響了交流合作成效,使得合作缺少應有的內聚力,從而制約了兩岸交流合作邁向更高的層次。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致力于實現國家統一,基于臺灣的歷史背景,一國兩制成為維系兩岸關系、完成統一的重要手段,為我國實現中國夢提供了有利條件。黨和國家致力于推進兩岸關系深入發展,全局性考慮兩岸交流問題,在每一個發展的重要階段均沒有改變過實現兩岸深化合作的重要思想。我黨始終站在國家整體利益的高度上處理兩岸關系,統籌兼顧兩岸發展大局。推進兩岸交流合作有助于兩岸謀取共同利益,在確保國家整體利益不受侵害的基礎上創造更多的新機遇。
始終堅持“一中框架”,不斷強化共同認知。“一中框架”對于維護兩岸關系發展非常重要,為了更好地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兩岸應加強對“一中框架”的認可,“一中框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重要政治理念,也是一種具體的表現形式。“一中框架”立足于兩岸的各自立場,深化了“一個中國”的重要理念,將兩岸雙方的共性不斷放大,讓對方看到共同之處,同時并沒有忽視兩岸之間存在的特性。對于特性,堅持彼此尊重、相互包容的相處原則,在政治領域內積極尋找共同認知,形成一定的共識,這為兩岸在堅持自我發展的過程中進行相互交流合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式。為此,兩岸應在“一中框架”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合作,增強共同認知,致力于多做一些可以增強政治認同感、信任感的事情,這樣有助于創造良好的兩岸交流合作環境。盡管在交流合作過程中,可能會存在小摩擦和小爭執,但兩岸交流合作的根本初衷不會變,共同發展方向不會變,雙方應始終堅持為共同理想而奮斗的重要理念,在相互同情和相互理解的基礎上深化交流合作,維系兩岸關系始終保持和平向好的發展態勢。
制定有助于深化交流的政策法規,提高法律制度建設水平。兩岸在深化交流的進程中仍會受到不同因素的制約,亟需破除一些政策、法律層面存在的阻礙。在以后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中,兩岸應不斷增強法治思維,致力于形成有利于兩岸交流合作的法律法規,為兩岸關系向好發展提供法律制度保障。一方面,將限制兩岸交流發展的政策法規加以調整,共同構建有利于兩岸關系發展的條款,確保兩岸在交流合作中處于平等的地位。另一方面,適當放寬兩岸經貿合作限制,為兩岸交流提供寬松的環境。在新時期,為了提高兩岸交流合作水平,在不同的交流階段應不斷完善與兩岸交流有關的法律法規,加強法律制度建設,為兩岸共同發展打下堅實的法律基礎。
提高兩岸媒體合作水平,創設適宜的輿論環境。為了給兩岸關系發展營造適宜的輿論環境,應不斷提高兩岸媒體的合作水平。兩岸新聞單位應適當解除媒體交流的有關限制,并將媒體交流發展為一種常態化、制度化的方式,可以借助報紙、電視等媒體途徑實現兩岸媒體交流,打造一種相互落地的媒體合作模式,逐漸擴大媒體交流范圍,并且積極創建新的媒體交流路徑。為了提高媒體交流合作水平,可以在人才、資金、市場等層面進行合作,為兩岸媒體工作者提供彼此交流的平臺,相互借鑒經驗,共同為兩岸文化交流奠定基礎。進一步拓展合作領域,將兩岸的影視資源進行有機融合,例如,共同拍攝電視劇、電影等,還可以進行廣告合作,這都可以為兩岸文化交流提供有利條件。
提升經貿合作水平,共同提高經濟競爭力。兩岸經貿合作是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內容,應形成共同的經貿合作目標,尋找經濟利益相關點,提升經濟貿易合作水平,逐漸擴大經貿合作領域。經濟合作程度的提升有利于增強政治互信,提高政治交流深度,為兩岸共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兩岸應充分認識自身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充分發揮各自的競爭優勢。兩岸應形成相互依托、彼此相連的經濟貿易往來關系,堅持誠信互通、尊重差異的基本原則,最大限度避免將一方處于邊緣化的經濟合作現象出現。只有不斷加強兩岸的經貿合作,在彼此合作中共同提高經濟競爭力,才能為實現國家統一奠定共同的經濟基礎,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邁出更為堅定的步伐。
基于兩岸發展實際現狀,形成相向而行的向心力。在兩岸交流合作的進程中,兩岸都應牢牢抓住發展趨勢,順勢而為,既要勇于面對和正視問題,也要持有積極的態度解決問題,共同尋找解決發展困境的方法。不僅要看到眼前的挑戰,更要看到前方的發展機遇,本著“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態度,始終堅守共同榮辱的重要觀念,這樣才能共同維護國家的整體利益。進一步確定兩岸交流方向,既要確保兩岸關系的發展方向不改變,也要確保兩岸不同領域的交流合作保持穩定的狀態,堅持以國家整體利益為重,以兩岸同胞的幸福為重,牢固堅持服務兩岸人民、和平發展的基本方向,要以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現狀和兩岸關系發展現狀為重要依據,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彼此包容,在求同存異中共謀發展。兩岸交流合作保持相向而行的態勢,在經濟、政治、教育等各領域的深度交流合作的進程中勢必會形成一種向心力,致力于實現兩岸人民共同期盼的中國夢。
在新時期,我國處于新的歷史階段,但始終堅持國家統一的重要理念,并為了實現國家統一而不斷努力,致力于推進兩岸交流合作,這不僅有助于促進兩岸關系向好發展,而且可以增強國家認同,穩定兩岸和平發展的大局,更能夠實現兩岸在各領域內的優勢互補,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謀求更大的發展,既要共享現有的發展成果,也要共同為實現中國夢而結出更為碩大飽滿的兩岸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