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輝
(上海市奉賢區莊行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市 201415)
近些年,隨著我國人口流動率的升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所面臨的挑戰越發嚴重。由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較強的突然性,無法實現預防,而且非常容易蔓延,如果處理不當會導致十分嚴重的后果。為了減小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給社會大眾帶來的不良影響,應增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應急管理工作,保障社會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以下主要內容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應急管理措施。
若想第一時間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掉,首先應確保政府部門的主導位置。我國要構建基于政府為中心的公共衛生應急體系,讓政府部門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過程中變成主導者,帶領各個部門與社會力量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另外提供財務支持。另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較強的緊迫性與突發性,這便需要政府部門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出現以后,可以第一時間協調不同部門之間的工作,確定每個部門和機構的具體職能。使多種力量得到整合與優化,將其處理效果發揮出最大化,盡可能降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給社會大眾以及社會發展帶來的不良影響。比如我國可以設立主要負責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機構,這是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有效手段。能夠立足于衛生部門,分層構建不同大小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組織,推動整個體系及時響應,加強系統的敏感程度,并同其他部門構成快速反應體系,主要負責政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出現,且在公共衛生事件出現之后和各級部門進行有效協調,分別承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的各個角色,做好指揮決策工作,防止因臨時組建突發應急事件處理隊伍,而發生的權責不清或者管理混亂的情況[1]。
一直以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都是我國十分關注的對象,增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與管理,應從安全教育著手,其中最需要進行教育的兩個方面就是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充分貫徹預防為主、平戰結合的手段,防止任何意料外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出現。實現防患于未然,減小安全問題帶來的經濟損失。另外,要確保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工作的前瞻性,預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繼續出現。只有政府參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工作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做到全社會成員都參加,增強衛生安全科普教育工作,有效提升社會群眾的知識水平以及預防意識;加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知識的教育覆蓋面。另外還應大力激發社會群眾參加的主觀能動性,讓更多的公民參加到安全教育活動之中。另外為了保障社會公眾參加教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政府部門在組織有關活動時,應特別注意舉辦活動的多元化,進一步發揮現代媒體與教育組織的作用,開展不同情境的安全知識科普活動,提高社會群眾的防范與處理安全問題的能力,促使社會群眾主動參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工作[2]。
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水平的重點在于構建完善的應急保障制度,首先要準備足夠的物資與資金,給予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供有利條件,在應急物資的方面,政府部門要保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資金足夠,為有可能出現的衛生事件,做好準備工作。政府部門要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中所用的設施花費錄入到同級財政預算當中,構建多級公共衛生應急專項資金,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供充足的資金準備。其次,在物資上,各級政府服務部門要嚴格依據應急工作標準,確保應急設施完好,救助藥物充足,醫療設備先進,且在不斷的更新與優化,構建恰當的條約制度把物資運用到所需的地方。比如,政府部門在構建應急保障制度時,應事先和其他各級部門制定好相關準則,也就是對不同程度的突發安全衛生事件做出相應的資金預測算,政府要拿出多少資金來幫助其度過難關,并且在嚴格執行制度中減小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帶來的經濟損失。另外,政府部門還要對應急物資進行清點與檢查,做好定期核查工作,對應急物資進行一一清點檢查,看其是否滿足相關要求,不管是種類還是數量都一定要做好核查工作;檢查應急物資有沒有出現過期的情況,如果出現數量問題或者質量問題應第一時間上報給政府部門,并作出對應的補救工作[3]。
現如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應急管理工作依舊存在些許問題,其中比較常見的是管理體系不完善,運行機制不健全、 預警機制存在漏洞,風險管理意識缺失、人員結構不合理,經費投入不足。為了保障現代化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優化上述問題勢在必行,相關部門可以通過構建完善的公共衛生體系、增強應急管理教育工作、進一步優化應急保障制度,來實現既定目標,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應急管理工作有效性,為現代社會安定發展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