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鵬
(中國神華國際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7)
隨著企業自身規模逐漸擴大,其參與的市場經濟活動也越來越多,相關法律風險問題也隨之出現,本文從企業法律風險的內容和重要性、我國企業法律風險管理防范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進行企業法律風險管理防范的相關策略進行論述,希望可以為相關企業管理人員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
現如今,企業想要在惡劣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生存下去,就需要具有應對不同種類風險的能力。防范企業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已成為現如今企業發展的必然需求。就現如今的具體情況來看,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企業的市場競爭都非常激烈,由此衍生出的法律風險也越來越多。企業需要正確的防范自身可能發生的相關法律風險,以保障其在惡劣的市場競爭環境下處于優勢地位盡可能地避免因法律風險而產生的相關經濟損失[1]。同時,企業進行自身法律風險防范工作也是保障企業向前發展的必要前提,企業想要發展擴大,就需要擁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穩固的資金鏈,通過防范法律風險來避免企業資金損耗是穩固企業資金鏈的一個重要手段。除此之外,防范企業法律風險還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如今,企業在我國社會中占有一定的市場地位,企業的經營與發展對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因此,進行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是非常有必要的。
企業法律風險是企業風險中的一種,是在相關法律法規和合同的約定下形成的,所以,企業法律風險具有可預見性的特點。一旦企業外部法律環境和法律主體出現相關問題,企業就要面對負面法律責任和承擔相應后果。所以,與其他幾種企業風險相比,企業法律風險是企業最需要防范的。
就目前情況來看,一些企業在自身法律風險防范管理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進。由于我國缺少充足的法律風險管理理論和實踐經驗,法律風險管理相關方面的研究開展的也相對較晚,相關企業管理著缺乏風險管理意識,使風險管理工作得不到很好的發展,相關法律風險的防范手段也不完善,這使得我國的企業法律風險管理仍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我國企業法律風險管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問題:
企業中專業的法律風險處置機構配備不完善。在我國一些企業中,雖然配備了法務部門,但有很大一部分的法務人員并不是專業的,因而很難在企業法律風險管理防范工作中做到盡善盡美。因此,企業會選擇外聘法律顧問來進行相關企業法律風險管理工作。這樣的缺點是外聘法律人員不能很好的掌握企業內部的具體情況,因而對于企業法律風險的產生環節了解不全面,只能針對具體出現的問題而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而不能很好的將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和企業的法律風險管理有機的結合到一起,從而使企業法律風險防范工作進行的不全面。所以,外聘法務人員通常只是針對已發生的法律問題進行相應處理,而沒有真正意義上做到企業法律風險防范對于企業經營和發展的保護作用[2]。
企業人員的相關法律風險防范意識較淺。就目前情況來看,大多數企業管理人員缺少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意識,在企業法務工作的定位上存在局限性,未讓其發揮更大的作用。除此之外,一些企業管理者在進行相關工作決策時,往往會忽視企業法律風險的防范問題,不能正確的意識到企業法律風險防范的重要性。從而使企業生產和運營中存在一些潛在風險,而這些潛在風險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很大隱患,進而影響企業正常發展,甚至會產生一些不可預料的后果。
缺少完善的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企業所處的社會環境也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多的法律風險浮現出來,想要更好的進行法律風險的防范工作,就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風險防范機制來保證企業正常運行和發展。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一些企業雖然設立了法務部門,但卻缺少有效的法律防范機制,在進行相關法律防范機制的制定工作時,沒有考慮到相關法律和政策的變化,從而使一些法律防范機制不能很好的與企業需要相吻合。因此,在某些風險的預防和應對上表現出不足之處。
設置專門的法律防范部門,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法律風險防范意識。在企業中設置專門的法律風險防范部門,配備專業的法律人才,同時定期對相關法務人員進行學習培訓,使其了解當下法律風險的發展趨勢及防范手段,從而提高法務人員的專業素養,以便于更好地應對企業管理中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問題,從而保障企業穩定向前發展[3]。除此之外,還要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法律風險防范意識,向企業管理人員普及進行法律風險防范的重要性,引導相關管理人員建立法律風險防范管理機制,從而將企業法律風險防范工作落實到每一個管理者身上,使法律防范工作在企業管理的每一個環節上都有所滲透。
健全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在外部法律風險防范方面,企業需要將企業法律制度與其他管理制度相統一,將彼此結合起來,在其他相關管理制度的支持下進行企業外部法律風險防范工作,以便于更好的發揮企業外部法律風險防范制度的作用。由此可見,企業法律風險防范貫穿于企業的全過程經營管理之中,相關風險防范制度的建立需要企業各個環節共同參與,給予幫助。企業的內部法律風險來源于企業所處的內部環境,其中包括因國家法律和政策變動而引起一些企業丟失商業機會和因合同問題而產生的產品責任風險和品牌的形象風險等。因此,應對企業法律風險需要有特定的風險防范機制。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強企業內部人員之間的溝通聯系,充分了解員工的個人需要,以及工作需求,及時化解工作中不同員工之間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預防企業內部可能發生的相關風險。
不同的企業具有不同的公司性質,因此在制定相關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時,要結合企業自身的具體情況以及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有目的的進行相關制度的制定工作。在進行相關機制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要素出發,分別是目標、權力與責任、管理標準和信息反饋與分析。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企業所處的法律風險環境不同,在建立相關法律風險防范機制時可以參考相似企業的風險防范制度,但不能完全與其一致。由于社會在不斷發展,企業所面臨的需求和矛盾也在隨之發生改變,所以,企業需要定期對所指定的風險防范制度進行補充和完善,以當下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為分析背景,將企業現有的相關制度進行整理和總結,結合法律風險防范機制的相關要素,針對可能出現的不同風險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從而使企業指定的法律風險防范機制與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需求相協調[4]。
在新時代背景下,進行企業法律風險防范已經成為大多數企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正確找出自身企業在法律風險防范方面存在的問題,針對相應問題,提出應對策略,是企業法律風險防范工作的重心。企業需要做好日常經營管理中的法律風險防范工作,提高企業相關管理人員的法律風險防范意識,盡可能地規避可能出現的風險,從而為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