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輝 殷成龍
(中共阜陽市潁州區委黨校 安徽阜陽 236000)
黨校(行政學院)是黨領導的培養黨的領導干部的學校,是培訓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的主渠道。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強調:“市縣兩級黨校大約承擔了90%以上基層黨員干部教育培訓任務,是教育培訓基層黨員干部的主力軍”,“要積極探索進一步提高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措施。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是衡量黨校教學水平的重要標準”。黨校(行政學院)的干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是黨校(行政學院)的干部教育培訓的關鍵,提升縣級黨校干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既是當前形勢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和《2018-2022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的迫切需要。
加強黨的基層執政能力建設的需要。基層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層黨員干部作為黨執政系統的一線“骨干”和“細胞”,是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前沿陣地”,基層黨員干部的理論水平、整體素質是關乎我黨執政能力建設根基的大事。縣級黨校(行政學校)直接面向基層、服務基層,擔負著為基層黨員干部補鈣壯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務,在“高質量教育培訓干部,高水平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方面責任重大,是從根本上加強基層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夯實黨的執政基礎的重要力量。不斷加強基層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基層黨員干部整體素質,造就一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能夠擔當歷史重任的高素質的干部隊伍,是擺在基層黨校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我黨加強基層執政能力建設的需要。
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新的歷史使命的需要。一是貫徹落實中央有關要求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干部教育培訓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確要求,強調“要切實提高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越是重要崗位、關鍵崗位的干部越需要培訓”,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進一步強調,“要增強干部素質培養的系統性、持續性、針對性”。二是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內在要求。干部教育培訓是干部隊伍建設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在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養造就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是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任務。面對世界政治經濟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面對國內經濟社會運行的新問題新挑戰,迫切需要全黨來一個大學習。這就要求必須切實加強干部政治素質和專業化能力教育培訓,幫助干部筑牢信仰之基、從政之基、廉政之基、能力之基,保持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激發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
樹正培訓理念,增強干部培訓的前瞻性。一是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要重視。當地黨政主要領導對干部培訓的重視程度,對干部培訓有著極大的影響。由于不少地方主要領導對干訓工作的重視不夠,有的多年不登黨校培訓班講臺,因而干部教育培訓“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卻不同程度地存在。二是樹立“能本培訓”理念。要把提高領導干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根本,堅持把能力培養貫穿于干部教育培訓的全過程,堅持把素質和能力的提高作為檢驗培訓效果的重要依據。
找準培訓需求,增強干部培訓的目的性。一要堅持按需培訓。要把滿足組織需要、崗位需要、干部需要作為黨校立身之本,使培訓工作更加符合黨的中心工作的需要、科學發展需要、履行崗位職責需要和干部健康成長需要。二要扎實開展訓前調研。通過問卷調查、座談討論、學員提交等多種方式把訓前需求調研落到實處,準確把握領導干部培訓愿望和需求。
優化培訓方案,增強干部培訓的實用性。要合理設計培訓方案,完善培訓內容體系。在教學結構布局上,要圍繞培訓目標和不同類別干部培訓需求,設計教學單元;在教學課程設計上,要緊扣《2018-2022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的要求,大力開發具有針對性、適用性、前沿性、前瞻性的精品課程;同時要開發有特色、適合地方實際的精品“鄉土課程”。
創新培訓方式,增強干部培訓的有效性。一是開展研究式教學。改變黨校單一的“你講我聽”“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式,充分尊重學員的主體地位,綜合運用講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擬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增強教學互動,引導學員在深化學習中提高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開展現場教學。要把“示范戶”“土專家”請進課堂“現身說法”,傳授經驗,分享心得,增加教育培訓的吸引力和實用性。要充分發揮干部教學培訓基地的作用,把課堂搬到基地現場里,請資深的專家教授“面對面”地傳授知識,答疑釋惑。
整合培訓資源,增強干部培訓的開放性。一是積極與上級黨校、兄弟黨校及高校合作,實現資源共享,滿足干部培訓需求。二是建強“師資庫”。在加強本校教師技能培訓的同時,要聘請一批客座教授,構建以黨校教師、高校教師、科研院所專家學者、領導干部和企業家等組成的較為穩定的“師資庫”。
完善培訓機制,增強干部培訓的規范性。一是完善干部參訓機制。堅持和完善組織調訓制度,嚴格執行調訓計劃申報制度,加強對調訓計劃的統籌協調,提高調訓計劃的科學性和透明度,解決多頭調訓、重復調訓、多年不訓的問題。二是健全訓用結合機制,強化考核結果運用。一方面,健全參訓干部培訓檔案機制,組織人事部門、培訓部門根據管理權限和責任分工,將干部培訓考核結果記人《學習培訓考核登記表》,將評估結果反饋給所在單位及組織人事部門,歸入檔案;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評價結果運用機制,注重干部教育考核結果的運用,把在培訓期間理論學習和黨性鍛煉的現實表現,納入干部考察內容,并作為干部年度考核、選拔任用、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真正做到培訓、使用與管理相結合,激發領導干部參與黨校干部教育培訓的內生動力。
加強硬件建設,增強干部培訓的有序性。干部教育培訓具有系統性和持續性等特點,這就要求黨校(行政學院)的硬件設施要達到一定的標準。黨校(行政學院)的教室、宿舍、食堂和圖書館等設施是干部教育培訓必需的基礎設施,相關經費由同級財政性資金等途徑解決,這是保障各級黨校(行政學院)開展教學、科研和在校學員學習、生活的必備條件。目前,仍有一部分縣級黨校基礎設施不健全,達不到“八有”條件(有校園、有教學場地、有學員宿舍、有食堂、有圖書館、有“智慧校園”系統、有文體設施、有經費保障),各類培訓班教學的有序性難以保證,從而使培訓的質效打了折扣。縣級黨委和政府要從黨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大局出發,從黨校(行政學院)事業發展全局考慮,對黨校(行政學院)的基礎設施建設要與“樓堂館所”區別對待,切實解決存在的認識誤區和工作瓶頸問題,確保縣級黨校培訓的有序性,切實提升干部教育培訓的質效,促進縣級黨校(行政學院)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