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媚
(上海師范大學 上海 200000)
隱蔽性強。互聯網市場具有虛擬性,用戶往往很難發現其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也往往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受到經營者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侵害,比如,一些軟件惡意捆綁其他軟件,使得用戶下載該軟件的同時必須下載其他不相關或者完全無用的軟件,甚至一些軟件設置成為默認捆綁,不給用戶任何的提示,而此時用戶的客戶端是無法檢測到這種惡意行為的,所以此種行為更具有隱蔽性。
技術性強。互聯網領域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和信息網絡技術的運營密切相關,大多數的行為都要通過信息網絡技術來實施。不同于傳統行業,互聯網服務均是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來實現的,要實施互聯網不正當競爭行為,需要掌握相應的互聯網技術,例如客戶端干擾、軟件捆綁、軟件劫持、廣告攔截等行為均需要通過技術人員進行一定的技術設計來實現。
損害影響大。首先,互聯網產生的影響范圍不受地域的限制,具有無國界性。其次,互聯網領域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傷害的不僅僅是與其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更是給處于弱勢群體的消費者受到侵害。最后,互聯網領域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帶來的危害后果蔓延迅速且難以恢復原狀,如果不能及時采取相關措施及時制止不正當互聯網領域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帶來的損害將是巨大的。
第一,新《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二條對互聯網領域的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為采取了例舉式的規定,屬于單一例舉式的立法模式。但是新法第十二條僅僅例舉了三種互聯網領域不正當競爭行為的類型,對于域名仿冒行為、廣告攔截行為、軟件捆綁行為、違反ROBOTS協議、競價排名等互聯網領域經常發生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均未直接規定,僅以第十二條第四款進行兜底性規定。相對于對傳統類型的十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做了詳細的規定,有關互聯網領域的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規定顯然有所不足,這就使得法院掌握的自由裁量權較大,法院或者法官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往往會對案件做不同的解釋,會導致案件的結果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影響司法的權威和社會的穩定。
第二,新《反不爭競爭法》第十二條第二款和第三款存在交叉重疊現象。兩款規定之間如何區分并且在其進行認定較為困難,立法均未作出詳細規定。
第三,新《反不正當競爭法》未對如何規制互聯網領域的新型不正當行為作出詳細規定,難以起到規范作用,難以從根本上防止互聯網領域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出現。
司法問題主要表現為取證困難。互聯網領域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主要依賴的是互聯網技術實施,而網絡經營者在實施不正當競爭時,隱蔽性極強,司法人員很難立即發現其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另一方面,司法人員一般也不具有很強的互聯網技術,必須依靠相關的技術機構才能夠對相關的電子證據進行取證。從電子證據的特點而言,網絡技術人員可實時對相關電子證據進行毀滅。而在我國司法實踐中,主要以傳統的紙質證據為主,電子證據的運用還不完善,也未對電子證據的采集和運用進行詳細的規定,還急需進一步的完善與實踐。
執法機構設置不合理:新《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四條規定,縣級以上政府部門下的工商行政部門為主要的執法主體,而在現實情況中工商行政部門本身職責眾多,難以對互聯網領域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全面的監管,以及監管的力度和監管的時效都存在一定的問題,互聯網領域的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為損害影響大,一旦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將會對被侵權者造成重大的損害。
處罰方式不妥:2018年頒布的《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了實施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責任,其對于互聯網領域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處罰,以第二十四條作出直接規定,其行政處罰方式單一,主要為罰款,且最大的罰款金額僅僅只有三百萬,而在實際當中的處罰一般也都有幾十萬元,這對于獲得高額利潤的網絡經營者而言只算皮毛,而不具有威懾力。
優化立法模式:針對前面指出的立法不足,筆者建議由于未來經濟發展主要由傳統經濟市場向互聯網經濟市場轉型升級,故對于互聯網領域不正當競爭行為應進行更加詳細的例舉與規定,以適應互聯網經濟的發展趨勢,規制互聯網領域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發生。
強化法律責任制:新《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于互聯網領域不正但競爭行為的法律責任主要是以行政責任為主,而德國、日本有關不正當競爭的法律責任均是以民事責任為主、刑事責任為輔。我國可以借鑒這些國家有關不正當競爭行為法律責任的有關規定,對于不正當競爭行為給被侵權者造成的損失所承擔的民事責任也要加以詳細規定。
在電子證據的搜集過程中,制定一套嚴格的收集程序和收集標準,對電子證據的認定標準也作出詳細的規定,避免在司法實踐中因取證手段或者取證程序不合法而導致千辛萬苦搜集的電子證據被認定為無效證據。以及電子證據的固定,必須建立相應的司法技術部門專門對有關的電子證據進行收集、固定,而無需借助外部技術,導致取證成本高,取證時間長。
設置獨立的執法機構:新《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由縣級以上工商行政部門負責查處,這樣的規定無疑會導致多地域的工商行政部門對同一不正當競爭行為具有執法權,有可能導致多部門重復執法。且工商行政部門本身職責眾多,對于互聯網領域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也缺乏專業性。由此,筆者建議應當設立獨立的執法機構專門對互聯網領域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法律規制,由國務院在地方設置專門的執法機關對有關互聯網領域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嚴格執法。
強化監管力度: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行政監管手段也要加以完善,其監管手段必然要借助相關的網絡技術,例如通過建立網絡監管動態數據庫實行資源共享,節省執法資源,提高執法效率。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的整合、匯總,聯網共享,能夠實現不同地區各部門直接的實時溝通,以幫助不同監管部門完成高效銜接,為互聯網領域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制定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