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毅
(陜西九成宮律師事務所 陜西西安 710000)
法律是國家之根本,同時也展現出了當前時代背景下的精神特征,民法典的編纂工作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其不僅充分反映出了中國國情與社會特色,同時還向當代人展示著時代烙印。為了能夠彰顯民法典的現實意義,需要進一步加大對民事權利的尊重與保護,主動應對并回應時代訴求,以此來促進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
法律環境。目前我國的法律環境已經相當完善,尤其針對民法典而言,主體部分已經制定完成,主要包括合同法、婚姻法、繼承法、合同法等等,
理論基礎。在我國的法學領域中,有關于民法典的理論研究工作從未停止,目前取得了十分豐碩的研究成果。不計其數的法學學者全身心的投入到對民法典編纂事業的研究中,并列舉出了詳細的注意事項。在最近幾年來有關于民法典的建議稿也幾經修改,進而為編纂工作的順利進行打下了夯實基礎。
實踐經驗。現如今,隨著我國法院系統的日益完善,有關于民商事司法審判的經驗也在持續增加。在大環境的支持下,無論是審判人員的數量還是綜合素質水平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這為民法典的編纂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經驗支持。
國民法律意識。在當前的信息時代背景下,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有了明顯提升。在過去,很多公民的思想意識都停留在傳統階段,一旦發生事情時,第一時間考慮的是“走后門”“托關系”,不僅在無形當中滋生了大量腐敗,同時也不利于我國法律體系的完善。而民法典作為與普通民眾最為親近的法律制度,隨著編纂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公民的合法權益將得到了全面維護,將有更大的底氣來與違法亂紀行為相斗爭,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正義觀念。當前的社會經濟體系下,人們的物質生活日益豐富,有關于社會財富的分配方式成為了普通大眾的關注焦點。但歸根結底來看,人們對于財富分配的重視還是始于對公平公正的渴望,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有關于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呼聲愈發高漲,而民主成為了普通人民追求正義的主要方式。為此,民法典在編纂從民意出發,在民事領域中開辟出一條正義道路,讓人們可以在法律的庇護下幸福生活。
遏制權力濫用。有關于權力濫用的可怕在此處無需多加贅論,利用制度來遏制權力濫用是目前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民法典并不會直接涉及到國家權力,但其中有關于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以及非法人組織之間的關系調整,因此可以有效避免權力濫用現象的出現。
首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核心領域之一即為行政審批,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問題即為審批權濫用。在民法典編纂研究中,最為主要的原則之一為平等自愿,各個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將處于平衡狀態。在民事活動過程中,如果涉及到國家干預,必須要有法律制度作為依據,民法典分則的任務主題極為進一步擴大平等與自愿的輻射范圍,從根本上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審批,進而將權力濫用遏制在源頭處。
激發社會活力。作為支撐我國社會體系的基本法律,民法典對于激發社會活力有著極大的推動性作用。其中,居民委員會與村民委員會的組織作用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揮,可以為民事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證全面提升其獨立性的同時,有效保護了基層群眾的自治權。
在民法典編纂研究工作中,著重關注了如下兩個問題:首先要根據社會發展現狀來細化小區業主委員會的相關規定,同時要進一步明確主體資格。目前很多小區的業主都存在著自控力低下的現象,在缺乏業主委員會的約束下,容易滋生各種類型的社會矛盾。其次,要進一步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各項規定。由于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落后于城市,因此很多集體經濟組織難以發揮實際效用,村民委員會的職能所屬過大,導致管理工作重復或權力濫用現象屢禁不止。為此,在民法典中需要進一步強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的資格取得內容,明確相關制度方案。
提供民主政治動力。民法的主要保護對象是財產權與人身權,這是所有公民所具備的基礎權利,同時也是實現人身自由、人格獨立以及政治參與權利的基本條件。目前,部分發達國家已經將民法稱之為公民法,并著重凸顯出其中的公平公正、平等自愿原則。我國目前正處于發展中階段,在民法典編纂研究工作中,需要更加注重對公民權利的張揚以及對公共權力的限制,鼓勵公民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強化公民的法治精神,進而為民主政治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力量支持。
綜上所述,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腳步不會停止,有關于民法典的研究工作同樣不會停止。在最近幾年來,相信所有中國人都能夠明確的感受到,我國的法律體系正在日益完善,國民的生活幸福指數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為了能夠進一步縮小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距離,民法典的積極創新,加快立法制度的同時可以鞏固改革成果,結合以往的研究經驗來為民法典的生效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