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軍
(大連市甘井子區特殊教育中心,遼寧 大連 116033)
何謂藝術休閑?藝術是指人們的審美活動,包括動作、視覺、聽覺等不同方面及其綜合的審美實踐。休閑是指在非勞動及非工作時間內以各種“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調節與放松,達到生命保健、體能恢復、身心愉悅的目的的一種業余生活,休閑是人們娛樂和休閑的余暇活動。藝術休閑不僅是一種科學文明的休閑方式,還是一劑有效促進能量的儲蓄和釋放,對智能、體能的調節和生理、心理機能的鍛煉有著積極作用的良藥。休閑生活是人類的基本需求,學會休閑是現代人的一項重要技能,對于智障學生也是如此。
藝術休閑課程是2007 年《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中設置的一門全新的選擇性課程,2016 年12 月國家教育部頒布了《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 年版)》,明確將“藝術休閑”納入課標體系之列,這凸顯了藝術休閑教育和熏陶對學生對終身發展的重要性。藝術休閑課程,是通過適宜的音樂、美術、工藝、茶藝、游戲、影視、戲劇、旅游等多種藝術休閑活動,使學生學會欣賞美、感受美、體驗美和表現美,豐富、愉悅學生的精神生活;嘗試適當的休閑娛樂方式,陶冶學生的生活情趣,提高智障兒童的生活品味和生活質量,同時可以豐富他們的余暇時間和業余生活。藝術休閑課程對培養培智學校學生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自我決定能力,發展他們的多元智能,調節、豐富他們的身心健康,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發揮著非常顯著的作用。
我校作為《藝術休閑課程標準》的主要編制者,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通過多種形式的綜合性、開放性的藝術休閑教育活動課程,尊重智障兒童的需求,充分發揮智障兒童的潛能,促進他們多方面綜合能力的發展。筆者作為一線藝術休閑教師,也在不斷嘗試和摸索如何上好藝術休閑課。
一直以來,一提到藝術休閑人們往往將它與“無所事事”、“游手好閑”甚至與 “不務正業”聯系起來。也有的人認為有智力障礙的學生生活自理都沒學會,基本的認知都有問題,還學什么藝術,玩什么休閑,開設這樣的課程根本沒有實際意義,還浪費了學校的教育教學資源。其實這樣的觀念是完全錯誤的。首先,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斷創新發展和變化,這就要求我們要以全新的視角來看待當今的教育,原有的傳統的教育觀念已經不適應飛速發展的教育需求。教師必須及時更新傳統教育觀念,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將新思想新觀念引入教育教學之中。
從培智學校整個課程的目標體系來看,藝術休閑課程同唱游與律動、繪畫與手工、運動與保健等課程形成了一種分工與合作的關系。藝術休閑課程是將音、體、美等學到的審美意識、審美能力、情感與技能等應用到休閑活動中,提升休閑活動的質量與品位。學校藝術休閑課堂教學是藝術教育的主陣地,也是激發智障兒童自身潛能、康復兒童身心的有效途徑,學校在嚴格執行課程計劃的同時,遵從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每學期開學初,老師會根據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并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選擇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內容,并將課標中的教學目標通過課程本位評估,落實到每個孩子的個別化教學計劃中,這樣就做到了課程目標與學生個體特點和教育需求相結合。
一直以來我校都非常重視校園人文環境與文化氛圍建設,為更好地營造校園藝術休閑氛圍,學校的走廊墻面上都掛上了各種富有藝術氣息的畫作;每個教室后面都有班級文化園地,學生的大量作品和涂鴉被展示,并且隨時更新,特色作品還被裝裱好掛在班級門口;走廊公共區域還添置了各種墻面益智游戲,操場上安置了大型游樂設施;給每一位藝術休閑教師配備了齊全的教學教具等,這一切使校園處處有休閑,為學生學習休閑活動做好充足的準備。同時,積極開展各類藝術休閑展示交流活動,力爭使學生知休閑、懂休閑、能休閑、會休閑。
隨著特殊教育的發展,融合教育作為一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過程已逐步走進社會,走進學校,它是特殊兒童走向社會并最終融入社會的起步渠道。為了更好地促進特殊兒童融入社會,我校與區內中學聯誼,三年前就開展了“中學生義工站”進校園活動,每個月都有中學生義工走進我校,與學生一起進行印染、手指畫、剪貼畫、水粉畫、泥塑、軟陶等手工活動。在與中學生義工的合作下,孩子們完成了一幅幅色彩艷麗、富有創意、充滿童真童趣的作品。
總之,現如今生命教育觀已成為共識,融合教育理念更是把特殊教育推向了理性思維的新高峰。會生活、能生活、融入生活、享受生活,已經成為特殊教育工作者共同追尋的重要教育目標;知休閑、懂休閑、能休閑、會休閑,毫無爭議是特殊兒童生活和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線教學的老師不僅要用正確的思想去引領兒童走進藝術生活,學會休閑活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更重要的是激發他們內在的潛能,促進綜合能力的發展,使他們最終能真正融入社會,成為社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