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言
(拉薩市城關區納金小學,西藏 拉薩 850000)
為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使用實踐和理論結合的方式,提高數學知識的應用性。目前,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加大學生數學成果的檢測,還需要在實際教學課程改革過程中意識到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性,在幫助學生掌握綜合性數學知識的基礎之上,提出多元化的解決問題方式,讓更多的學生熱愛數學。尤其是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我們要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方位的探究,使得教學效果達到舉一反三的作用。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新課程標準教材的效用,改變傳統的教材模式,使得新課堂煥發光彩。
傳統的教學評價強調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即以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參考依據。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雖然教師的評價觀念不斷轉變,開始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但是受傳統的教學評價觀念的影響,教師的評價意識相對薄弱,評價觀念相對落后,仍是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的主要方式,對于如何在數學課堂中正確運用評價更是知之甚少。因此,要轉變教學評價觀念,就要先了解什么是教學評價,怎么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而不是讓教學評價流于形式。
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缺乏多樣性,會導致學生思考問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數學是一門思維邏輯性很強的學科,一題多解,如果學生無法進行有廣度和深度的思考,思想狹隘,那么學生很有可能無法找到問題的最優解,或者無法求得問題的解。解決問題的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消化所學的知識,能夠將其很好地嵌套在具體的學習和生活問題當中。教學方式多樣性的匱乏,使得學生的解題方向窄,思維發散性受到嚴重的制約。同時,由于深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教師仍然重視學生應試技能的培養,只是為了求得正確的解題結果而解題,學生缺乏知識的綜合性運用,長此以往,使得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增加單一化。
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是推動學生共性及個性共同的發展,這里所提到的共性指的是教師要運用恰當的教育策略與教學方法從整體上提升教學質量;個性指的是教師在關注教學質量整體提高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進度,注意結合學生個體需求與興趣愛好設計教育方案,改進教學計劃。
基于數學問題解決經驗的教學評價標準,必須著重對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設定全面化的評價指標,具體體現在:觀察學生的解題過程,關注學生解題當中的細節;認真聆聽學生針對數學解題方法的討論,聽取學生在解題當中提出的創新性方法,評估其中體現的創新性思維;批改學生完成的作業、測驗及試卷,了解學生完成常規學習任務的情況;分析學生數學解題心得體會及考試心得。通過提出明確的評價指標,教師可以更好地指引學生投入數學解題過程中,實現規范化和有效性的數學解題,進而培養學生的良好解題習慣,促進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
教師對待教學評價的態度和觀念是教學評價功能得以有效發揮的前提。要想做好教學評價,先要清楚教學評價的功能是為了促進教師更好地教和學生更好地學,是為了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科學合理地運用多種方式去考查學生的發展,由傳統的只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向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相結合轉變。教師在平時的數學課堂中,應該關注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態度,以及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創新意識等。這些都可以作為教師進行教學評價的內容。
數學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即使是在時代發展極其快速的今天,數學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結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將數學真正融入“愛心”,無疑是教育事業良好的發展趨勢,由于很多數學板塊的教學內容,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程度高。
數學是一門以實踐應用為核心的學科,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利用課上所學知識和獲得的技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數學綜合素養。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解決數學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占據的重要地位,這也為改革數學教學方案指出了方向。在問題解決的整個進程中,求解出數學問題的正確答案,并非問題解決的終結,而在此基礎之上,還需要教師對解決問題的過程及結果進行全方位的點評。
總之,只有掌握了對數學課堂下的正確課堂科學評價,才能更好地掌握課堂學好知識,老師要多讓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也要具備把思考的問題轉換出來和大家一起探討,做到多讓學生表現自己,讓他們自信,同時老師也要多鼓勵關愛學生,不管問題對錯都應該遵循先鼓勵后糾正的方法,讓學生能夠自信大膽的勇于探索知識,而老師則是要關注同學們的思維活性,讓每個同學都要參與進課堂,參與課堂科學評價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