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彬
(吉林大學附屬小學,吉林 長春 130000)
在實際教學和班級管理過程中,單親、重組家庭的孩子在兒童期容易出現負性情緒和不良行為;在青春期,更易出現情緒和行為問題,并可能出現性格障礙,這將導致很多社會問題。單親、重組家庭子女顯現出來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對于班級管理工作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從教育的角度看,相親相愛的父母,和諧的家庭人際關系,對小學生的正常教育、健康的心理發展產生了不可替代的良好因素。反之,沒有完整穩固家庭的小學生,他們的心理發展容易產生偏差,思想行為上也就會常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缺陷。
班級管理大部分內容屬于常規教育,根據學生特點,有系統按層次進行,周一對每周工作提前安排,使學生一日常規規律化。
個別教育包括對優等生和后進生兩方面的教育:對后進生的督促、監督做到社會、家庭、學校、班級、班主任多方面網絡化、系統化,避免其偷空犯錯、見機偷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畢業班學生處于青春期懵懂的階段,什么是青春期?是指兒童少年開始進入發育高峰期,最后達到成熟的時期,即由兒童向成人的過渡階段。青春期的孩子,與大多數人心理一致,并且符合年齡階段的心理要求,如朝氣蓬勃、奮發向上、富于幻想。能體察和表達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情感,能控制、調節情緒,合理宣泄。
青春期是人由兒童走向成熟的過渡階段,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身體、心理的迅速成長和發展,青春期的成長發展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其中既有積極、進步的變化,又有消極的變化,處于青春期的學生。身體形態和技能在急速發展中往往會產生不平衡,引發各種矛盾和問題,如果此時父母、老師不能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很容易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良后果。
根據學生特點組織系列化活動,如圍繞學生最主要的任務——學習開展講座、討論、經驗介紹、讀書等一系列活動,樹立學習標兵,以增強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專業技能興趣;分散注意力、占用空閑時間,防止犯錯,幫助改正不好習慣,有利于素質教育提高。
1.部分家長忙于生計,沒時間沒精力教育孩子、陪伴孩子,待問題嚴重時追悔不已。
2.一方想承擔家長的責任,但力不從心,無能為力。
3.部分家長教育不得法,對孩子造成嚴重的負面效應。孩子對家長的教育方法不認同,自然容易產生了逆反心理。從而在群體中,容易與人發生矛盾,不夠友善,不善于與人交流。有的家長為了彌補孩子失去的父愛或母愛,在經濟上對小孩百依百順,有求必應,給孩子養成了錯誤的價值觀。
單親家庭,不論從什么角度來講,都是屬于有缺憾的家庭,這樣的家庭成員會遇到的問題,如情感的創傷,經濟的負擔,生活方式的改變,與家人關系的處理以及孩子的教育等等,而在這一系列問題里孩子所受到的心理傷害和調適是最棘手的。單親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壓力是顯而易見的,他們往往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溫暖,或因社會的某種偏見,或因其家庭的經濟原因等因素,往往會表現出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現象及行為特征。
1.用愛心喚起孩子的自信心
(1)時時刻刻地關愛孩子,及時引導和幫助,合理地滿足孩子的需求
人們每時每刻都有思想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融合,共同關注孩子,及時了解他們的合理需求。
(2)及時抓住孩子的閃光點
閃光點即一個人的長處和優點。每個人都有閃光點,單親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當他們在學習上有閃光點時,家長和教師則要及時地捕獲,并給予充分地肯定和呵護。對單親家庭孩子應該多一分鼓勵,少一分指責;多一分關愛,少一分冷漠。
(3)善于發現他們的興趣
興趣是做好事情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因此,教師和家長必須善于發現并及時引導孩子的興趣,并適時地把這一興趣遷移到有利于孩子身心發展的軌道上來,這樣就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培養學生獨立堅強的人格
(1)讓孩子學會正確的面對挫折
(2)留心觀察孩子的言行,及時解開孩子的思想疙瘩
我們班里有一個小男孩,自小跟母親生活,由于孩子自小缺失父愛,母親獨自撫養,生活壓力較大,平時對孩子的引導和教育不到位,孩子性格比較孤僻,不喜歡與同學們交流,性格較為敏感,學習成績一直不好。我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主動對孩子進行家訪,和孩子家長溝通了解問題的根源,在校積極疏導孩子,讓孩子對老師敞開心扉。不久,孩子對我講了心里話,他說他面對外界的誘惑沒有自控能力,喜歡玩耍、羨慕別人有零花錢,想讓家長對自己百依百順,滿足自己的一切要求。
通過與孩子多次溝通,我了解到問題所在,積極幫助孩子學會如何表達自己,如何與人溝通。比如,有什么想做的事情,要好好和老師和媽媽說,好的態度可以事半功倍,而大人面對孩子的需求,要耐心的聽孩子傾訴,合理的要求可以適當滿足。大人認為不恰當的要求,也應跟孩子講明拒絕的緣由,讓孩子可以理解并且接受。
(3)擴大孩子接觸面
離異家庭的孩子父母都應擺正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位置,不但應該盡量讓孩子與父母同時團聚,使孩子感受到親情的溫暖,還要讓孩子盡量多與其他長輩接觸,擴大孩子的交往面。讓其性別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現和發展,培養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
(4)正確對待孩子的過錯
由于家庭的破裂,導致家庭教育殘缺不全,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往往缺乏較好的生活教養和學習上的正確指導,同時由于破裂家庭給他們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致使他們喪失了生活與學習的信心。家長教育不得法,對孩子造成嚴重的負面效應。從而在群體中,容易與人發生矛盾,不夠友善,不善于與人交流,性格較為孤僻。這些孩子往往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而明知故犯,不容易接受老師和家長的正面的積極的教育和評價,對班級中的學生產生不良影響。
對這類學生的教育轉化工作,教師要深謀遠慮,十八般武藝都要使出來。特別是要拿出真心與他交流,這樣一來,學生會慢慢地被老師的誠意所感動,和老師做朋友,他就會把他心里真實的想法告訴我,我才可以針對孩子所犯的錯誤“因材施教、量體裁衣”,堅持下來,孩子也慢慢的改變很多。
孩子雖小,但也都有著上進心和自尊心。對于單親家庭的孩子,我們要細致入微的觀察孩子、了解孩子、讀懂孩子。對于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要反復抓,抓反復。由于家庭缺乏溫暖和正確的引導,這類孩子進步的過程一定是充滿了反復,教師應該正確看到孩子反復的現象,不要因為他反復了、后退了,就灰心、氣餒,應當認識到這是情理之中的事,倒回來了,再想辦法前進上去就是了。進退皆在自己理解之中,便容易控制自己的理智與感情,在反反復復中幫助孩子走上正確的道路。
當然,想要幫助這些單親孩子真正地走出“心理健康”的陰霾,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需要整個社會都來關注。
青春期是一個有兒童走向成熟的過渡階段,在當今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如果缺乏有效、正確的教育、引導,很容易對青春期孩子的心靈、行為等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學校教育不僅要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通過班級的日常管理,根據該階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及時溝通、疏導,促進其身心健康全面和諧發展,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