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輝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級中學,河南 商丘 476000)
與初中數學不同,高中數學更為抽象,以往填鴨式教學讓學生苦不堪言,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對高中生的數學素養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創新能力過硬的新型人才成為迫切需求。為此,一線教師進行了長時間的探索和實踐,從實踐和研究中發現,高中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創新意識的培養,而創新意識的產生與創新教育環境有關,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創新教育環境。另外,高中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還受高中生個體差異性影響,同時也與教師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有關,為此,教師在教學時應尊重高中生的個體差異性,注意因材施教,同時教師也要加強自身的創新意識。
為了培養高中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高中生的創新意識,也就是讓高中生產生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的積極心態,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為高中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下,高中生的創新教育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得到較好地開展。其次,教師應做到尊重高中生,讓其感受到輕松、民主、和諧,以更加積極地心態進行學習,促使其不斷創新。大量數據表明,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高中生更容易對所學的數學知識產生興趣,而興趣直接影響創造能力的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合理創設問題情境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充分發揮想象力,不斷提升創新能力。有些高中數學知識是很抽象的,高中生學習起來很復雜,僅憑口頭描述是無法激發高中生想象力的,更談不上激發高中生的思維想象力。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媒體教學逐漸被應用于課堂教學中,使得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高中生更直觀地感受課堂教學場景。比如,用動態PPT 呈現數學公式的推導過程,或是用視頻介紹某個定理的由來。在生動的教學場景中,高中生更容易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和具體化,讓高中生從填鴨式的教學中解脫出來,實現快樂學習。另外,良好地教學場景也利于高中生的自主學習,促使高中生在創新的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高中生作為社會群體的一員,其本身就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和探索,只要條件允許,高中生很容易對所學產生質疑,并大膽猜想,所以,教師做好課堂教學至關重要。最后,作為高中教師,還應注意發現高中生的創新意識,尊重并鼓勵高中生的質疑行為,開拓高中生的思維,進而促進創新意識。比如,教師可觀摩一些優秀教師的課程,學習這些教師的教學和教法,或是與其他教師進行創新教學教研[1]。
高中生的個體差異也直接影響創新教育的成效,為了更好地培養高中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師應注意教學方式的多樣化,讓學生感受到被教師關注,同時也要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及不同層次的高中生,制定合適的學習計劃。創新教育也要與課程改革的大方向一致,既要讓學生活學活用,又要得到全面發展,所以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教師不僅要改進教學方法,而且還要加強自身的創新意識。教師創新意識不斷加強,才會促使教師不斷創新授課方式,才不至于讓學生感覺千篇一律,而是耳目一新,進而利于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提高。為了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復習原有知識,另一方面也要幫助學生樹立思維目標,避免數學學習的盲目性,從而促使學生及時掃除現有知識學習障礙及舊有知識遺留問題。教師還應通過提出有效問題來創設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情境,為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需根據學生的不同基礎,選擇合適的提問方式,從而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探究活動的新鮮度,使學生在充滿新鮮感的環境里進行創新學習。此外,教師的提問方式要有層次感,可以先從基本問題問起,再逐漸深入,多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但應保證具有拋磚引玉的作用。創新來源于想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進而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也不能只關注學生創新潛能的開發,也要顧及學生的智力水平和人格特征,比如,有的學生學不好數學的原因是對數字不敏感,而有的學生喜歡數學但不喜歡語文。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既不只關注數學優秀的學生,也不忽略數學較差的學生,一視同仁,努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2]。
社會會進步發展、國家會繁榮昌盛,這些都無法離開思想的前瞻性和觀念的更新。在高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作為工作在一線的高中數學教師,為了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創新思維,就要從積極營造自由、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學習氣氛出發,以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基礎,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設計課堂問題,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合格人才是人類發展永恒的主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要抓準時機,培養高中學生學習數學時創新的能力,積極誘發學生的創新靈感,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掌握類比、推廣、探究、質疑等數學教學方法,為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跨世紀人才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