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瑾璐
(江西省瑞昌市第三小學,江西 瑞昌 332200)
引言:小學英語是學習英語的基礎,在學習英語過程中詞匯的占比相對其他內容更大,并且在我們學習過程中英語作為我們的三大學科更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但是學習英語也存在一些困難,例如在英語的知識點方面相對其他學科也分布比較廣泛,這樣一來也給學生學習方面帶來一些不便捷的因素,這樣的種種方面都會影響學生在英語這一學科的成績,所以將思維導圖應用其中可以把零碎的詞匯串成知識網,方便記憶以及背誦。
思維導圖由英國兄弟Tony Buzan 和Barry Buzan 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創建,它是基于放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工具,通過一幅幅形象的“圖”直觀呈現人類大腦的放射性思維過程,使人類大腦的思維可視化。思維導圖在直觀呈現大腦思維過程的同時,又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挖掘了負責可視、綜合、幾何、繪畫的右腦的潛在機能,運用線條、符號、詞匯和圖像,把一長串枯燥的信息變成彩色的、容易記憶的、有高度組織性的圖,將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的層級圖表現出來,在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之間建立記憶鏈接,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實現左右腦的協調發展,幫助人們改善思維,提高學習效率,協調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的平衡發展。總的來說,思維導圖呈現的是一個思維過程,是人類大腦放射性思維的表達方式。從創作方法上看,創作者主要是從一個中心詞開始,隨著思維的不斷深入,聯想出一系列相關的事物,然后形成一個有序的圖式,即思維導圖。
小學英語詞匯教學要求具有趣味性、靈活性、直觀性、關聯性特點,思維導圖本身就是一幅幅色彩豐富、形狀多變的圖畫,其色彩與圖形的多變性無形中就會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與單純繪畫不同的是學生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始終緊緊圍繞中心主題,在這條隱性主線的引導下發揮聯想,使大腦整個的思維過程變得可視化。學生在色彩與圖形的刺激下,會把枯燥乏味的英語詞匯學習轉變成生動有趣的繪畫過程。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形式顯然有助于喚起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思維導圖是一幅幅重點突出的樹枝狀結構圖,用它記錄的筆記可以直觀地顯示出學生在課堂上對教師所講知識的掌握情況,有助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迅速了解學生的思維動態,及時查漏補缺,對教學策略做出調整,使教學更具針對性,更富有成效。應用思維導圖不僅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單詞,也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保持注意力。同時,它能有效克服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在表達上、思維方式上的差異所帶來的學習障礙,讓小學生建立詞匯在音、形、義之間的直接聯系,增強對英語的感性認識,逐步養成用英語表達思想的習慣。
對于每個學生來說他們都是存在著一定得潛能的,在進行規劃后,學生的潛能可以達到最大化,并且可以讓學生學習變的非常輕松。像英語這一學科,在知識分布比較廣泛的情況下,若及時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指導的話,可以讓學生形成知識網,詞匯也就變得比較豐富,可以讓學生閱讀英語文章更順暢,理解能力也隨之增強,英語增強后做題過程中減少生詞的障礙,邏輯思維也不會被打斷,這樣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方面的能力也會慢慢的提升。所以讓思維導圖應用于教育中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并且對于求知階段的學生們來說,好奇心可謂是他們學習的動力,擁有好奇心可以讓學生們更有探索學習的動力。在好奇心的動力下進行長時間培養,學生們的邏輯逐漸清晰,學生也會在大腦中構建完整的詞匯導圖。
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剛開始學習,所以在學習方面存在很多障礙,學生們沒嘗試到新型學習方式,很多時候都會用教師的死記硬背方式,而進行機械記憶,久而久之不進行改善會導致形成記憶疲勞,造成學生對于學習感到枯燥乏味的情況,與此同時,由于不愛學習的情況讓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將會大打折扣,若將思維導圖進行嘗試培養學生的新思維、創造新思想,學生的學習效率將會產生質的飛躍。既然這樣的教學方式改變了以往的枯燥,同時又能提高學生興趣。
結束語:綜上所述,將思維導圖應用于教學課堂中,改善了以往的傳統固定記憶模式,讓學生在記憶英語方面變得更輕松,也能激發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愛上英語這門學科,并在總結與歸納詞匯方面可以讓詞匯形成文章,達到英語方面全面的提升。“教有方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對于好的學習方法在學生提高成績方面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過后會形成更高效課堂,英語學科除了涉及到詞匯以外還有短句、語法、口語,每一方面都有每一方面的技巧,并且每一方面涉及范圍也比較廣,而且在上課時間短、課節少的情況下,將思維導圖應用英語中,有助于推動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優化和創新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踐,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