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平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貴州 興義 562400)
引言:“互聯網+”模式為教學工作帶來影響是全方位的,有效運用可幫助學科教學提升水平和質量,從而更好完成素質教育任務。以生為本,注重生命教育,這是高校教育的重點,體育教學作用不同忽視。互聯網與體育教學結合,全方位促進改革,不僅能實現教學資源擴充,還能讓教學形式變得多樣且更加有效,增強體育課交流與互動,讓學生在輕松環境中學習中知識技能,積極融入到體育訓練中,并養成自覺性。這樣除了能讓身體變得更為健康,還能在過程中形成良好心理和品質,具有終身鍛煉意識。
體育鍛煉應該是學生自主行為,但是高校體育教學在這部分做得還不夠,以教師為主的問題依然存在,導致學生不能成為體育課主人,主觀能動性差,導致未能真正融入體育課中,體育教學中收獲少。“互聯網+”模式出現,以及在體育教學中運用,促進教學形式轉變,各種創新教學手段,激起學生參與意識。這樣教學落實以生為主教育理念,學生在參與中感受體育與眾不同魅力,增強體質,不斷進行自我完善。
體育教學需要資源,優質資源有效運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互聯網+”與體育教育結合,在這個方面具有關鍵作用。體育教學改革必定會涉及教學資源,“互聯網+”運用到改革中去,在網絡中搜集體育資源,然后對其進行篩選,把優質資源提煉出來,豐富高校體育數據庫。高校體育教學也可直接利用網絡上優質資源,比如微課、課件等,也可把相關資源傳輸至網絡平臺,實現體育資源共建共享,確保體育資源與學校體育資料數據庫不斷完善。教學改革做好這部分工作,確保體育資源充足且優質,體育教學要就能更好推進,改革效果將變得突出。
“互聯網+”在這門課程教學中運用之前,教學對應的是所有學生,教學時間安排、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等都是一樣的,未能顧及學生個性化需求。“互聯網+”模式在體育課中應用,優勢在于打破了眾多限制,比如時間、空間等,并且能夠推動個性化教學。教師依據不同學生體能、興趣、技能學習能力等,實施個性化教學,讓不同學生都能在體育教學中獲取發展。
互聯網技術發展,“互聯網+”體育模式運用,首先就要做好信息平臺建設。體育教學要樹立互聯網意識,積極推進線上教學,并要和線下教學聯系起來,使兩者高效配合,從而提高體育教學成果。體育教學改革加快信息平臺建設,同時內容要豐富,涵蓋和體育相關的各個方面,比如實時更新體育動態、課外訓練打卡、視頻課程、體育社團活動等。除了這些最為基本的,高校體育教學要利用這個平臺,對體育教學進行全方位管理,強化教學控制能力。高校體育教學組織活動涉及場館問題,沖突的概率高,在此種情況下利用信息平臺,掌握各種信息,安排就不會輕易沖突。學生在體育信息平臺中自主查詢成績,自我表現情況如何就會一目了然,而且將信息直接反饋出來,學生改進和提升就會變得目標明確。信息平臺可以監督學生體育訓練情況,結合搜集到數據,對大學生體育學習情況全面評價,師生在體育教學中互動更多,有助于體育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高校體育教學依據大綱,安排和規劃好線下教學同時,實施線上教學,也可線上與線下混合教學。實際教學中依據教學內容,制作各種視頻課程,或者是用課件展示。聲色影光技術的加入,對于激發體育課參與興趣來說效果突出,大學生就會變得積極主動,更好輔助線下教學,使其在實踐訓練中提高身體素質。比如學習到較難的體育技能,教師在線下示范動作效果不佳,不能保證所有人都能學會。這時,利用提前制作的視頻或者微課,讓學生先觀看完整動作,然后一步一步分解,采取圖文并茂的方式,講解動作要領,防止學生在訓練中出現錯誤。這個可以放在課前讓學生自主觀看,完成線上教學,然后在線下落實教學目標,布置訓練任務,學生就會在線上教學輔助下,更好完成線下訓練,確保體質增強,培養優質心理品質和道德情操。這種教學方式是先讓學生學,然后才去教,有助于掌握體育技能,學會鍛煉,而不是盲目進行體育活動。理論課借助互聯網,完善資源,課堂中融入優質資源,對教材具有補充性,最終借助這些資源教學,確保質量提升。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在這種背景下,應對體育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完善。既要對教學評價,也要對教學管理和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全方位評價。教師設計體育教學評價表,對體育學習情況實施全方位和多元化評價,并將其分享到平臺上。學生自主查看,從評價中全面了解其不足,然后自我改進,從而提高體育技能。
綜上所述,“互聯網+”體育模式有效應用,體育課上學生將積極鍛煉,主動配合,自覺探索,這樣既能依靠個人完成知識儲備,掌握基本體育技能,同時在體驗中養成健康心理,形成良好品質,比如頑強意志、團結互助、樂觀向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