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艷菲
(濰坊市技師學院 經濟管理系,山東 濰坊 261041)
職業能力主要指職業人員在崗位工作中所表現出的勝任力及在職業成長中呈現出的綜合能力,即職業人員按時按質完成崗位人物的基本能力。由于職業能力能夠彰顯個體的意識性,所以職業能力應蘊含職業潛能的全部內容。在企業層面,職業能力主要指員工對企業業績的奉獻程度,在教育層面,職業能力則表現在教育成果上。而在醫療機構,職業能力則表現在診療與治愈程度上。不同的崗位對職業能力的界定都有不同的標準,然而總體來講,職業能力就是勝任工作的能力、適應社會的能力及學生的市場競爭能力。
職業能力可劃分為關鍵能力與基本能力。首先是基礎能力,基礎能力主要指專業知識、熟練程度及實際運用能力,是高職院校職業能力培養的主要內容及基本方向。其次是關鍵能力,關鍵能力側重于社會能力與思維方式,即學生的心理素質、職業素養、崗位勝任力、進取心、責任感等。但在高職職業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基礎能力主要指理論知識,專業技能等外在能力。關鍵能力則指思維方式、職業素養、文化素養、社會技能及競爭能力。
在開展高職英語職業化建設的時候,高職院校需要充分掌握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對職業型英語人才的需求。并就這種需求進行長遠的分析和把握,以此為基礎開展高職英語教育,科學設置高職英語課程。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告知英語課程,要以學生英語專業能力提升為基本核心,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綜合素養。高職院校在設置基本英語應用課程之外還需要設置和英語應用課程相關的專業英語或者商務英語課程,將職業化內涵深入貫徹落實到整個英語課程教學中。從發展實際情況來看,職業化主要是指日常工作中的一種狀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有一定的標準和規范,其主要內容包含職業意識的培養,職業道德的養成和職業資質的提升。為此,在高職英語專業化教育發展過程中,高職院校除了需要設置專業英語或者商務英語,還需要設置職業素養、員工基本素質和職業發展規范等課程,從而提升高職英語職業化教學有效性。
高職英語旨在開展實用性的教學,以學生就業和職業能力的培養為教學導向,促使學生職場英語能力得到有力提升,為其更好地進入崗位工作奠基。因此,為了實現英語教學效果的良好提升,教師可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依托,為學生創設信息技術形式的情境,讓學生能夠切身體會到專業英語的內涵、精髓與實用價值,鍛煉英語口語和交際能力。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運用信息技術的影像或畫面功能營造一個逼真的職場環境,并輔之以職業化的問題,讓學生職業素養得到極好的提升。例如,教師可創設“國外客戶來訪”的情境,以特定的產品為主題,讓學生參照影像或照片中的問題,展開英語對話。其間,教師可鼓勵學生用身體動作、表情等自由演繹,讓課堂充滿趣味性的因素,激起學生的英語興趣,提高教學有效性。
英語作為一門和母語相區分的課程,高職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一些難點問題,在遇到難點問題無法及時解決的情況下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為此,在高職英語職業化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課程教材目標和內容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在整個英語課堂上打造豐富多樣的課堂教學模式。比如在開展《TheAmericanWay》教學的時候,借助信息網路教師為學生搜集整理了大量和TheAmericanWay 相關的影音資料,教師將這些資料以多媒體課件播放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觀摩學習。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將枯燥的英語課堂教學轉變為一種輕松活躍的教學,不僅能夠拉近學生和英語學習之間的距離,而且還能夠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獲得更多的專業知識,不斷強化自己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
在構建高效評價機制時,首先要明確的就是評價的制度。評價制度要圍繞英語教學目標制定,即通過多種評價機制結合運用,共同構成高職英語教學的評價機制:第一部分即為職業化評價機制,主要是針對以后職場應用,教師通過模擬崗位現場,測試學生英語的應用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根據學生得綜合表現進行給分,這里面也包括了學生的工作態度、合作意識、職業素養以及創新精神,從情景中能很好的體現學生的基本功,如短語,詞組的應用;第二部分采用普遍的AB 級等級考試,用于評估學生英語知識的學習能力,對于要求更高的崗位還可以制定不同的職業英語等級證書。針對不同的階段,適當進行調整,采取適合的教學策略和任務,結合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多種方式評價指導,這樣就能激發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職業技能來應對職場的變化。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強調英語的職業化發展理念,利用多媒體技術等現代科技,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間,鍛煉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與職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