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世偉
(重慶市少年兒童圖書館,400014)
中國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是中華人民智慧與精神的結晶。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加強我國各個民族的文化交流與融合,有利于更好的抵御外來文化的滲透,從而保持對本國文化進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推動各族文化走向國際,邁向現代化,加強文化自信,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深遠的意義。這就要求各級、各類的圖書館都要積極發揮作用:文獻的收藏、文化的傳播、閱讀的推廣、素養的提升、文化的交流等各個方面,要將優秀的民族文化進行嚴格的保護、合理的傳承、持續的發展,從而加強各族人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信,以便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隨著科技的進步,目前出現了快閱讀、淺閱讀的現象,不少人已經多年未接觸過紙質書籍了,這導致圖書館形同虛設,圖書館作為承載了許多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都已經被遺忘。對此,應該將圖書館進行整建,按照當今社會的閱讀需求,重新塑造新型圖書館。將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弘揚出去,并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傳統的圖書館主要作用是儲存獲取知識,但隨著時代的快速前進,圖書館的作用要不斷擴展,需要符合現代多元化、人性化,讓人們能夠感受到圖書館的價值。作為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圖書館需要不斷整建,加大宣傳,吸引人們能夠走進圖書館,感受在圖書館讀書的魅力,將中華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傳揚出去。
中華作為擁有幾千年歷史文化的大國,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中華的傳統民族文化主要強調的是民族文化與傳統相結合。“傳統”是指歷史遺傳下來的具有自身特點的社會歷史因素,是古人的智慧的思想,對制度的規范,特定時期地方的風俗,信仰等的綜合。在時間方面具有歷史意義,在空間方面具有權威性和拓展性等特點。傳統民族文化作為傳統與文化的有機結合體來說,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內在動力,影響著民族的發展與進步。中華傳統民族文化中既有精華又有糟粕,我們在區分的過程中不能蒙蔽自己的雙眼,要做到真正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運用科學的模式,理性的進行判斷,去偽求真。
中華的民族傳統文化中沉淀著中華人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其中包含著中華人民的優秀價值觀,中華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孕育的偉大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克服各種重大困難的力量的源泉,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著重要的作用。
中華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共同價值的體現,所以說弘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能夠凝聚中華56 個民族的信念,塑造出堅不可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弘揚團結友愛的民主精神,優秀的愛國主義精神。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一個極具包容性,在歷史長河中,不論是誰接受了中華文化的浸潤,就有資格成為中華大家庭中的一員。中華文化一直在兼容并蓄,吸納來自不同民族的地域文化,中華民族在不斷的發展融合中進步,由一體到多元,再到兼容并蓄。這是一個文化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這其中離不開各族兒女的共同努力。在物質文明達到一定程度的今天,我們需要更加注重文化軟實力,努力弘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促進各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將優秀文化得以宣揚,延續下去。
各族文化需要不斷進行交流、鑒賞,交流過程中就會意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只有不斷傳承發揚中華優秀民族傳統文化能夠使中華民族走向更強大的位置。中華文化具有多樣性和同一性。同一性指的是各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同一的。多樣性是指,56 個民族文化之間又都具有自身的特性。那么我們在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時候要將這兩個特征有機結合在一起,做到共享,共治。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在優秀民族傳統文化“走出去”的過程中要堅定不移的相信只有發揚中華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才能夠使中華民族實現偉大的復興。我們只需要在物質豐富的今天,將文化軟實力弘揚,堅持文化自信。
中華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涵蓋量很廣,在弘揚傳承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遺漏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我國需要指派相關工作人員,走入各個民族各個地區與人民深入溝通,了解當地習俗文化,看是否有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被埋沒。將各個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都收集起來,進行傳承和弘揚。將新發掘出來的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編輯成冊,保存在圖書館中,供讀者閱讀。
弘揚優秀民族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圖書館肩負起自己的使命,將優秀民族文化保存珍藏的同時,要大力弘揚,將各民族文化進行融合,讓各族優秀文化相互溝通交流,將優秀民族文化傳承下去,讓中華人民在各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不斷進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帶領優秀民族文化“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