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琴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財經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1)
鄉村旅游是以“三農”資源為主要載體的特色旅游,對于推動產業融合、增加農民就業、改善鄉村環境、弘揚文明鄉風、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具有重要作用。江蘇省濱江靠海,悠久的人文歷史,秀麗的田園風光,獨特的民俗風情,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身處上海一小時經濟圈,旅游市場前景廣闊。
江蘇鄉村旅游歷經三十多年的發展,有以下三個主要歷程:
(一)20 世界80 年代初至80 年代末的起步階段。以現成的農業設施、現代化的村莊及古鎮文化發展為主,具有經濟基礎較好和資源、區位、交通等明顯的優勢,但產品品種較單一,旅游經營的相關專業水平較低等缺陷。如:以蘇州的張家港、無錫的江陰華西村等為典型代表。
(二)20世紀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發展階段。隨著農業資源的不斷開發利用,專業的研究人員和學者紛至沓來,使鄉村旅游專業水平得到提高,開始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旅游產品,其類型也逐漸多樣化。具有代表性的如:南京傅家邊農業科技園、鎮江句容農博園等。
(三)進入21 世紀至現在的逐漸成熟階段。在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江蘇鄉村旅游呈快速發展趨勢,目前已有226 個省級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村)。具有明顯的品牌效益、注重服務和產品質量等特征,且隨著旅游市場和游客愛好的變化,而對旅游營銷和產品開發進行適宜的調整。代表有連云港黃川鎮南灣生態采摘園、南通的世外桃源等。
(一)起步早,發展較為成熟
江蘇省從20 世紀80 年代開始發展鄉村旅游,是全國鄉村旅游發展最早的地區之一;截至2018年,江蘇省認定省級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村)98個,其中名鎮53個、名村45 個。經推薦由住房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旅游局命名的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村)共30 個(其中名鎮22 個、名村8 個),數量居全國第一。由此可見,已經擁有比較成熟的市場和產品。
除了本地市場和國內市場,江蘇鄉村旅游市場還受到國際投資者的喜愛,以未來農林大世界、綠光休閑農場、農產品DIY、親子動物園、香草花田等為代表的旅游項目與活動。
(二)政府給予鄉村旅游產業政策、財政等方面的支持與幫助
江蘇省在近幾年來,對鄉村旅游的基礎設施建設、產品塑造、市場擴展等各方面給予的重大的支持與幫助。如:2011 年起,省財政設立美麗鄉村建設示范獎補資金,每年安排3.5 億元,對具有自然景觀特色、產業特色、布局形態和建筑風貌特色的村莊開展樣板示范建設,累計支持建設了800 多個示范村莊。
(三)經濟發達,交通設施較為完善
首先,就經濟而言,江蘇是全國經濟最為發達的省區之一,擁有廣闊的平原,便于開發建設;其次,江蘇省地處長三角,且沿江、沿海,具有區位優勢,使得江蘇在各個方面的基礎設施都比較完善,這也同樣適用于鄉村旅游設施上。2019 年江蘇在綜合交通建設上已完成投資1370 億,建成綜合交通網絡5000 公里以上。交通建設的完善為江蘇鄉村旅游的發展添上了一雙羽翼,因為“要想富,先修路”鄉村才能走出去,市場才能走進來,交流才能更為便捷。
(四)國策改革開放的促進,與國際接軌
從1978 年底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后,江蘇省沿海地區率先成為對外開放的幾個重要地區之一,這就有利于江蘇的發展走向世界和與國際交流;鄉村旅游的發展也能走向世界,一方面,可以擴大鄉村旅游的影響范圍,甚至形成輻射效應;另一方面,可以借鑒國外鄉村旅游的發展模式;如若發展觀光型鄉村旅游,就可以借鑒澳大利亞獨具特色的葡萄酒旅游形式,將葡萄酒產業和旅游相融合;江蘇省可以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開發出具有當地地方特色的鄉村旅游方式,從而振興傳統的鄉村觀光旅游。
(五)人文歷史積淀深厚
江蘇省南有省會城市——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稱,歷經時代滄桑,蘇州素有“東方威尼斯”之稱,其園林文化享譽世界,北有徐州是古來兵家必爭之地等,這些歷史文化交相輝映于此,形成了具有當地特色的地方旅游資源,都可以為鄉村旅游的發展做鋪墊。
(六)鄉村旅游專業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為提升鄉村旅游專業從業人員的服務水平和經營能力,自2013 年起,鄉村旅游管理人員培訓納入人才培訓計劃,目前已連續五年舉辦鄉村旅游管理人員培訓班并組織赴臺專題培訓;2016 年實施鄉村旅游“千人培訓”計劃,先后開展了多次鄉村旅游標準、營銷等各類主題培訓,目前已培訓鄉村旅游人次近3000 人;2017 年實施“牛師傅耕耘計劃”,本著“政府搭臺、服務企業”“專企對接、自愿互惠”的原則,為鄉村發展提供更多專業人才支撐等。這些措施為江蘇省鄉村旅游培養了一大批專業的人才,促進了江蘇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
(一)創新財政政策機制
在逐年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的同時,也要繼續通過運用市場化手段,構建財政支持旅游業發展的政策體系,促進鄉村振興。
(二)以旅游類型為展示點,打造示范引領產品
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推進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從品質提升、品牌宣傳等方面持續培育優質鄉村旅游引領示范產品,助力我省鄉村振興,具體有如下三點:
1.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的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江蘇省各區域已有屬于各自的旅游類型和旅游品牌,可以從國內外借鑒吸收有益的旅游模式,結合實際,把握旅游特點和迎合游客需求,打出品牌知名。
2.增加文化內涵,突出旅游產品獨特性。可以考慮開發與民俗結合的方式去促進江蘇鄉村旅游發展,比如:南通的鄉村旅游點就可以利用其立夏習俗,在立夏前后舉辦鄉村旅游體驗行。促進鄉村旅游的開發,還可以去查閱當地民俗館的相關資料、增加旅行體驗中的文化內容,使得游客對旅游地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不僅豐富了旅游內容,也有一種間接的宣傳的效果。
3.加大宣傳力度,推進品牌效應輻射。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信息流通速度愈來愈快。由此,通過手機、電腦、電視等現代信息化工具進行宣傳,可以快速擴大品牌效應和提高知名度。
(三)進一步加強“互聯網+”模式的推行
加強鄉村旅游區域信息基礎建設,有條件的地區實現免費無線網絡覆蓋。打造鄉村旅游智慧營銷平臺,提供鄉村旅游智慧導航。
江蘇省鄉村旅游的發展總體呈現良好態勢,政府積極大力支持,示范點建設效果顯著,不僅旅游類型眾多,旅游業態豐富,而且品牌知名度提高,經典產品不斷涌現,農民收入不斷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同步提升,未來建議還可以從定位、規劃、配套方面尋思路,從產業、自然、人文方面找特色,從政策、機制、招商方面獲動力,從營銷、人才、要素方面謀持續,相信通過各方努力,不斷推動,江蘇省鄉村旅游發展一定可以逐步趨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