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艷
(云南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1)
西部地區的中小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大,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和沿海發達地區同類行業相比較,企業規模較小,產品結構較單一。西部地區的中小企業內部管理還未形成明確的制度化,一些規模小的企業主體對安全重視程度仍然不夠。
中小企業數量龐大,監管部門人手有限,對所有中小企業進行一一監管很難實現。中小企業行業涉及面廣,監督人員對企業安全生產的知識掌握不夠深入,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安全監管部門的監管體制有待完善,對安全生產的投入資金不足,監管工作不夠到位,這樣也會使得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存有許多安全隱患。國家出臺了許多安全生產的政策法律法規,但缺乏追責的專項法律。監管部門在具體的監督過程中,發現企業存有違規且沒有嚴格執行上級部門的規定,從而導致企業的安全生產沒有得到有效的監督管理。
1.企業安全主體責任落實不夠
企業負責人安全生產意識不夠強烈。特別是一些私營企業疲于應對上級部門的檢查,沒有把安全生產的工作落到實處。等上級檢查到問題就整改一下,并不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沒有把“防患于未然”深深印在腦海中,從而引起不必要的安全問題。
2.企業安全培訓不夠
企業內部人員專業有別,加之企業內部對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不夠。企業沒有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合適的安全教育培訓,培訓安全的人員專業度不夠高,這些都會產生不同的安全問題。
3.企業安全資金投入不夠
企業負責人過多追求利益最大化,只從短期利益出發,走一步算一步。對安全這一方面的預算較少,導致很多安全生產工作無法有序開展。比如安全生產防護用品、生產設備陳舊老化等問題,降低產品質量。
政府部門需要給中小企業提供良好的安全生產政策和市場環境。多部門監管,同時加大對企業的處罰力度,延長停工時效等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提高安全生產的意識。監管部門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度,促進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落實。依法對存在隱患的企業,責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予以查處;對發生較大以安全生產事故和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未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企業要依法依規處理,追究企業及其主要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的責任,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堅持懲治與防患相結合,夯實安全生產,不斷給企業敲警鐘,提高綜合防范意識。
企業負責人要有主人翁意識,積極開展安全教育培訓,提高安全意識,更新安全管理理念。企業負責人要以身作則、端正態度,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來獲取安全生產的必要性,采取自學和參加相關部門組織的安全教育培訓的方式學習,增強法制觀念,提高安全認識和安全管理能力,提高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意識。追求企業經濟效益并帶來更多社會效益,由被動到主動承擔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轉變,形成以抓安全促進企業增效的格局。建章立制,強化制度落實,提高企業基礎管理水平。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完善規章制度與相應的配套措施,加強檢查,強化整改,確保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提高企業的基礎管理水平。
企業要加快改革步伐,全面提高企業素質。企業要結合自身特點,有針對性地對所有員工開展安全專業知識和安全技能教育培訓。企業安全管理人員應當加強全面學習,轉變安全思想理念,服務于企業。根據企業實際調整安全檢查的內容和標準,隱患檢查到位、整改落實到位,最大限度避免事故的發生。對所有員工定期進行考核,員工是企業生產的實踐者也是受益者,能夠在生產過程中首先發現并能在第一時間排除安全隱患,把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因此,培養企業員工的安全意識,提高其發現、排除安全隱患的能力尤為重要。通過及時宣傳教育,讓員工了解自己所在崗位相關的安全生產知識,從而使員工自覺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在日常工作中能夠自覺規范行為,提高安全識別和處置能力。此外還應采取獎勵懲罰機制,給予企業員工一些實質性獎勵或懲罰,增進員工安全意識。
完善安全設施建設,加大安全生產經費投入。企業負責人要認識到安全投入與企業利益回報是成正比的。安全資金投入,主要體現在安全設施、培訓教育、隱患整改等類別的資金投入。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勞動保護用品,并監督、教育從業人員按規定正確使用,確保從業人員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企業負責人和安全管理負責人要盡力做到從源頭上遏制各類事故的發生。企業負責人應從行動上重視加快建立反應靈敏、實用高效的突發事件應急機制,才能保證在事故發生時,有效預防和降低突發事故的損失和影響程度。結合自身實際,保質保量組織員工開展安全應急演練活動,豐富員工應急知識和提高員工應急處置能力,減少企業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