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張家口市察北管理區中學,河北 張家口 076481)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進行,許多老師已經深刻認識到,一節課成功與否,不僅要看老師的教學環節設計如何,而且還要看課堂中學生的參與情況、互動情況。因此教師開始逐漸擺脫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把主要精力放在設計更多的學生活動來增強學生的主動獲取知識的意識。但是通過本人聽課以及自己上課的體會,發現我們設計的學生活動大多是停留于形式,例如為了上課時為有學生活動這個環節而把一些簡單易懂,無需討論的內容也列入課堂討論的范疇,使課堂討論泛濫成災,浪費了時間,也有把一些難度大的內容讓學生討論,從而使學生覺得高不可攀,喪失信心。總之,為了盲目響應新課改,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學生活動的內涵,從而丟失了課堂中最寶貴的一點,就是有效性。而評價一節課學生活動的有效性,就是要把學生有無進步或是發展作為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課堂學生活動設計的有效性,讓地理課堂煥發出強大的生命活力,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地理課堂學生活動設計的有效性呢?下面談一談自己的幾點認識:
所謂"活動的有效性",是相對于活動的無效或是效率低而言的。有效的學生活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活動后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和發展。因此,設計有效的學生活動能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動手動腦,在教師的引導下,師與生的和諧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合作,有效的活動還可以消除學生在地理課中的疲勞,在活動中獲取地理學習的樂趣,使學生更主動地去汲取新知,從而能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真正意義實現高效課堂。
教師要設計有效的學生活動,要實現課堂學生活動的時效性,在備課時就要在活動內容、活動方法、活動時間、活動效果、活動約束機制和活動說明等方面做充分的考慮,做到既要備教材,又要備課堂,還要備學生。
(一)選擇合適的學生活動內容。在選擇學生活動內容時,應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安排來認真確定每節課的學生活動內容。選擇學生活動內容一定要本著有趣味性,易開展的原則。不能一味地迎合學生的興趣而丟掉學科本身的嚴謹性,也不能為了顯示設計者的水平而選擇難度較大的內容,是學生喪失活動的興趣。
(二)設計合理的學生活動形式。《課程標準》中提出要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初中地理課堂中組織學生進行活動的形式主要有:(1)學生思考,教師點撥;(2)學生討論,教師引導;(3)教師指點,展示練習;(4)角色扮演,寓教于樂。總之,有效組織學生活動的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可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每個班學生的實際水平等因素,靈活運用。教師務必做到兼顧設計學生活動以激發學生興趣和突出重點難點兩個方面。
(三)合理把握學生活動的時間。有效性是指"有效果"和"有效率"兩個方面,在課堂上,在本著學生活動的時間略超過教師授課時間的原則基礎上,教師得合理把握學生活動的時間,若不能準確,往往會出現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有效果,但卻沒有效率,當然不可能在單位時間內完成成既定的教學任務與目標。
(四)有效的約束機制。為了保證活動有效地進行,課堂需要紀律、秩序和規則。一個吵吵鬧鬧和秩序混亂的課堂很難保證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師在組織學生活動時應先維持班級的紀律,是有效學生活動完成的保障。
(一)課堂導入環節學生活動設計的有效性。新課導入設計是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設計中十分重要的第一環節,而且導入不僅只在于一節課的開始,在每個知識點的講授之間,知識點間的過渡和新知識的導入也同樣重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勢必要求對傳統的教學導入方法作出改進和創新。我認為新課導入中有效的學生活動應該符合下面幾個要求。(1)新穎性(2)直觀性(3)趣味性。
在講"地圖"一節時,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比例尺、方向、圖例,讓他們介紹各自的情況。教師要和學生共同動手實踐,引起學生的學習和動手的興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引進所要講的新知識。
(二)新知識探究環節學生活動的有效性。教會學生讀圖、用圖,學會分析地圖中隱含的地理要素,是新課標"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最直接反映,它貫穿于整個初中地理教學。所以初中地理課堂中許多重要知識的獲取都是從地圖中總結出來的。教師可以圍繞讀圖、用圖、析圖設計有效的學生活動,引導學生總結新的知識。
(三)課堂小結環節學生活動的有效性。對于一節完整的地理課堂來說是有始有終的,而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課堂小結是對一節課教學內容終了的提煉升華和概括梳理,教師利用靈活多變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堂小結的過程中更好的構建自己的地理課堂知識結構體系,充實自己的地理課堂知識。所以說,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小結也只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
由此可見,初中地理課堂有效的學生活動存在在于日常的地理課堂的各個教學環節之中,教師盡可能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地理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中,通過行為活動的積極參與帶動學生思維活動的參與,最終達成學生課堂思維活動和學習行為活動的高度統一,促使學生在課堂中有效的構建和完善自己的地理認知結構和思維中地理知識框架體系。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每一位教師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提高教學能力,才能設計和組織有效的學生活動,也只有當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與行動形成自己的地理理解力時,才能真正懂得地理,學好地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