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縣龍店鄉龍店小學,河北 衡水 053400)
語言是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小學語文教材中涵蓋了許多傳統文化。語文課程與傳統文化又是相互作用的,語文的組成一大部分來自傳統文化,沒有傳統文化的滲入,語文的豐富度難以達到一定的程度,所以語文與傳統文化是相輔相成的,在小學階段要重視學生的語文教學,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風采。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人生的理解不深,如果沒有一定的天賦,學生很難主動發現傳統文化的魅力,因此大部分學生都覺得傳統文化是難懂的、枯燥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針對這一現象對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幫助學生培養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用簡單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講解,還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為學生創建相關的情景,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把傳統文化轉變為動畫片的形式。通過以上的方式,豐富了傳統文化教學中課堂的形式,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文化離不開生活,教育也離不開生活。優秀的傳統文化都是古人根據自己對生活中的感悟所創造出來的,經過長時間的傳承和演變形成了我們現在所接觸到的傳統文化。雖然時代在發展,但是傳統文化所包含的精神內涵在現在的時代中是依然適用的。由于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接觸比較淺,因此,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傳統文化和實際生活相聯系,就可以提供給學生一定的參照。教師聯系實際生活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學也幫助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幫助學生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也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以十二生肖這一教學過程中為例,關于十二生肖我國創作了很多相關的故事和圖片還有動畫片,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準備相關的資料,這樣就在一開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可以問問學生是什么屬相,學生最喜歡什么屬相,通過課堂互動的形式,為學生介紹不同屬相的來歷和背后的故事,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于十二生肖的印象,提高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
我國的歷史有5000 多年,所遺留下來的傳統文化形式也多種多樣。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越來越重視,因此,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資源是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對于傳統文化的教學僅僅依靠教材上的資料是不夠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各個方面的教學資源,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
一方面,現在的資源是豐富的,教師搜索起來更加方便,另一方面,直觀、系統的傳統文化教學素材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通過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豐富的課堂形式,提高了課堂效率。
漢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這中國傳統文化的存在教師可以就中國漢字進行探究能讓學生直接地觀察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含義,發現中國古代社會智慧的結晶。所以,對漢字的學習,成為小學教學中重要的一方面,教師通過日常的教學從中添加中國傳統文化經過日積月累的學習學生能更深入地學習相關的漢字文化。因為漢字不是只有表面上各種筆畫的呈現,其中還蘊含著中華五千年來傳承下來的書法類的藝術效果,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書法藝術進行觀摩、欣賞,讓學生逐漸形成漢字文化的理念。
不過,教師在帶領學生對書法藝術進行欣賞的時候應該注重解釋中國傳統文化的各類因素,特別是每個字的形態、結構以及連接性讓學生通過許多經典故事來學習對各個漢字。教師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漢字其中蘊藏的內容,引導小學生對漢字產生興趣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的好奇心。
中國傳統文化一部分內容承載在古詩詞上,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瑰寶。因為中國的古詩詞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增添古詩詞的學習內容,可以增強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接觸能力,啟發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技能提高學生的自我想象能力。而且中國古詩詞語句通順簡要有些并不是表面含義,必須對其進行重復閱讀分析,才會挖掘出文本的內涵。
在詩文質與美的剪影中,為學生帶來-場場古詩文的精神盛宴,為學生演繹或豪放、或婉約、或粗獷、或唯美的詩文世界。詩文從辭藻、韻味、意境等方面,都能夠展現出獨特的文化內涵,對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有著重要作用,需要教師給予重視。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傳統文化的洗禮,教師需要立足教材,深入地挖掘詩文中的文化元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設一個可以更好汲取詩文文化的情境,以便學生能夠品讀詩文意境,參悟詩文中所滲透的情感,并受到作者或熱愛祖國、或建功立業、或思念親人等情感的感染,逐步豐富學生的情感,浸潤學生的思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明辨是非,知曉善惡,讓學生主動傳承傳統文化,成為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承者。《元日》這首古詩主要描寫春節習俗和熱鬧場景,而小學生對春節這一節日較為熟悉,貼春聯、穿新衣等是學生親身經歷的。教師可據此在教學中從漢字講解出發,先為學生講解“元”,“元字表示"第一”,所以每年第一天被稱為“元日”,再要求學生簡單說說自己對春節的印象,根據自己對春節的認識學習該詩,在學生初步理解該詩意思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春節的來源,介紹古代春節習俗,引導學生對比古今的春節習俗,從而深化他們對春節文化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