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二人民醫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心臟外科術后患者的身體存在一定不適,心里也承受較大的壓力,術后身體創傷較大,患者會因為疼痛以及肢體活動受限還有睡眠質量降低等原因形成生理不適,再有因為手術的性質,患者都會出現緊張、焦慮以及恐懼的不良情緒。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護理技術逐漸成熟,舒適的護理理念受到更多外科術后護理人員的重視,良好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生理痛苦,強化患者的個人情緒對于提高治療效果和強化患者生活質量有較為明顯的作用。本文主要探究心臟外科術后病人身體不適的相關因素,總結出有效的護理措施,為今后心臟外科術后護理工作提供一定參考。
生理不適主要包括因氣管插管引起的身體不適以及外科手術后切口的疼痛,還有術后活動受限所引起的體位不適等幾方面。
心里不適主要包括患者在術后生活不能自已而造成的心理壓力以及擔心學習、生活受到影響的精神壓力,還有擔心手術成功率的情緒緊張感等心理不適。
病房的濕度、溫度以及病區的環境噪音,護理人員技術操作的不專業性以及在監護病房見不到親人的緊張孤獨感,這些原因都是造成患者不適的環境因素。
心外科護理工作中最主要的一項就是機械通氣舒適護理,心臟外科術后患者麻醉藥效逐漸過去,全身氣管插管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刺激而產生身體不適。患者除了會因為喉嚨內存有異物而出現器官不適,還會因為插管存在不能及清晰地表達個人想法而產生挫敗感。這種情況下,護理人員要重視對患者進行呼吸道的護理,引導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呼吸,及時觀察患者牙墊及通氣口狀況,防止插管位移增加患者的不適。另外,要重視手術切口的疼痛護理,現在外科手術后,因為切口創面較大,患者的疼痛感較強,疼痛主要是因為患者肋間神經或引流管刺激而形成,一些患者耐受度較差,強烈的疼痛感會使其出現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肢體動作受限等狀況,所以要對患者進行以下護理,第一,要及時清理并護理患者的傷口;第二護理人員可以通過聊天、播放舒緩音樂等形式減輕患者的情緒壓力,讓其降低疼痛感;第三,要對患者進行體位舒適護理,即將患者的床頭抬高保證其呼吸順暢并順利引流。患者術后機體能動性差,長久保持一個姿勢,會有麻木感,影響其血液循環,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隨時調整體位,要給與其長時間受壓的皮膚適當的按摩放松,這樣才能夠保證患者血液循環順暢,提高其個體舒適度。
護理人員要結合病人的個體情況及手術性質和細節,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指導,幫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緒。另外,在患者術后護理人員要向其說明病情變化,緩解其緊張的情緒,避免患者出現焦慮和多疑的心理壓力。所以,有針對性的心理舒適護理能夠有效的緩解病人的不舒適狀況。
1.營造良好的病房環境
第一,心臟術后異位患者身體機能較差,護理人員要征求患者本人的意見,對病房的濕度和溫度進行適當的調節,讓患者感到身心舒適。
第二,護理人員要合理、有序的擺放病房內的醫療設備器材,患者所使用的藥物也要放置在合理的位置,盡量不要讓患者直視醫療器材和藥物,這樣能有效緩解患者恐懼、焦慮的心理能夠降低其心理疼痛感,緩解消極的心態。
第三,時刻保持病房安靜,護理人員在工作時要降低聲音,動作柔和。將配備的醫療儀器聲音調至不影響運作的最低值,防止引起患者的心理不適。
第四,在護理工作時保證將所用的輸液及清洗液放置在恒溫箱,保證溫度適宜,符合患者的生理需求,讓其帶著舒適的心理配合治療。
2.強化醫護人員操作的專業性
第一,要強化人文關懷,掌握患者的個性特點,明確患者的心理需求,結合其實際情況進行護理工作。
第二,護理人員要儀態端莊,大方得體,言語和藹,要耐心與患者溝通交流,提高患者的抗病信心。
第三,完善并提高護理方式,護理人員要不斷強化個人的專業技術水平結合,熟練精準地進行實踐操作。讓患者感到安心,在護理工作中盡量減少動作的重復,一定要耐心細致地對患者開展護理工作。
第四,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地關心患者,認真了解患者的內心想法,主動為患者答疑解惑,讓患者帶著積極樂觀的情緒配合治療,護理人員要向患者傳達看樂觀心態讓敏感的患者放松心態。
護理學中認為最佳的舒適度就是減輕患者的疼痛感,縮短患者的病程,這是護理人員工作的最終目的。舒適護理是一個較為完整的系統性工作,在工作過程中開展個性有效的護理能夠讓患者實現生理和心理的舒適,強化其個人感受。心臟外科術后患者的生理、心理痛苦較明顯,通過工作總結我們可以得知氣管插管刺激手術切口疼痛以及活動受限等所帶來的生理不適會直接影響患者的個體感受,另外因為對病情的擔憂以及對周圍環境的不適所造成的心理不適,也是影響患者康復的重要因素。再有,護理服務的不完善、治療環境的欠缺也會為患者造成一定的不適,我們要從這些方面入手強化護理方法,提高護理質量,為患者營造更為溫馨,舒適的治療環境,保證患者能夠在精心的護理制度下盡早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