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蘇地區纖維檢驗所,新疆 阿克蘇 843000)
2018 年棉花進口滑準稅配額申請者基本條件為:2017 年10 月1 日前在工商管理部門登記注冊;具有良好的財務狀況、納稅記錄和誠信情況;2016年以來在海關等方面無違法違規記錄;未列入“信用中國”網站受懲黑名單;沒有違反《農產品進口關稅配額管理暫行辦法》的行為。在具備上述條件的前提下,申請者還必須為紡紗設備(自有)5 萬錠及以上的棉紡企業。我國棉紡織企業身處競爭激烈的棉花市場之中,不但要面對來自行業內部以及替代產品等各方面的競爭,還要面對當今經濟形勢突然轉向而帶來的挑戰。
自從棉花流通體制改革后,多種體制、多形式的棉花收購渠道打破了棉麻公司一統天下的局面,無證收購的個體業者不斷增加,部分有實力的大企業囤積居奇,從而干擾了棉花的正常流通;再則小軋花機加工戶屢禁不止,棉花收購商收棉不分等級,加工的棉花存在混級、混色,異性纖維多,短絨率高,回潮率大等問題,從而嚴重影響棉紡企業的產品質量;近年來棉紡企業發展迅猛,膨脹過快,這使有限的供應增量無法滿足過快的需求增量,再加上產量的不穩定和大、小企業間爭原料,供需緊張日益加劇,棉花市場價格大起大落,打亂了正常的棉花市場秩序。
據統計,在2001/2002 兩年間,我國棉紡細紗錠增加1464 萬錠,90%為民營企業;規模以上4240 戶棉紡織企業中,國有企業為642 戶,國有企業比重從1997 年的71.4%下降到15.1%;到2002 年,我國棉紡織生產能力4907萬錠,織機74 萬臺,氣流紡紗85 萬頭,規模以上棉紡織企業統計產品銷售收入3164 億元,占全部紡織工業的31.5%;全國棉紗產量850 萬噸,布產量115 億米,已位居世界第一位。而近幾年紗和布的產量在棉花產量沒有穩定增加的情況下仍在加速增長(如下表所示,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這無疑加劇了原料采購的競爭。到2006/2007 棉花年度,隨著棉紡行業競爭加劇,部分棉紡企業選擇了以供應鏈作為獲取競爭優勢的戰略步驟,通過“皮棉供求一條線”的經營模式,開拓自己的原料供應鏈,從而既增強了棉紡企業抵御風險能力,又降低了采購成本。
棉紡織企業在節約棉花采購成本時應多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具體如下:
在采購成本的杠桿作用下,較小的采購成本變動會帶來銷售利潤的巨大波動,從而形成采購風險。除了傳統的現貨交易外,利用期貨、網上電子交易市場進行套期保值,應對市場風險的方法不但適用于棉花企業,同樣也可以被紡織企業所采用。
從供應鏈的角度出發,棉花供應商與紡織企業是一種合作關系,合作的目的是獲得比獨立庫存更高的效益和效率,達到雙贏。因而首先必須確定對雙方都有利的最優批量和價格,采取合適的數量折扣價格形式來協調雙方之間的批量,在促使棉花供應商利潤得到提高的同時,紡織企業的采購成本也得以下降,從而使供需雙方在合作博弈中,都能增加收益。
一個好的棉花供應商應該擁有制造高質量產品的加工技術和足夠的生產能力,質量資格認證是紡織企業考慮的首要因素,另外還要考慮是否位于優質產棉區以及運輸距離的遠近,在保質保量的同時盡可能節省中間費用。并同步進行客觀公正的供應商評估工作,把評估結果告知供應商,以促進并提高供應商供應水平,保證紡織企業供應的穩定,從而改進采購時間,降低存貨過期風險,降低交易成本。
國務院在紡織工業和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時提到,“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在繁榮市場、擴大出口、吸納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鎮化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加快振興紡織工業,必須以自主創新、技術改造、淘汰落后、優化布局為重點,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鞏固和加強對就業和惠農的支撐地位,推進我國紡織工業由大到強的轉變。”
總結;綜上所述,回顧建國以來棉紡織行業發展的歷程,我國棉紡織行業的發展與國家政策的頒布實施密切相關,我國現行的國家棉花儲備政策、進口棉配額政策、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政策以及匯率等貨幣政策是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穩定市場的重要工具,都與棉紡織企業的利益息息相關。因此,棉紡織企業在制定其采購策略時,一定要客觀分析當前行業所面臨的政策環境,因時制宜,把握行業宏觀政策的調整取向,研究政策,利用環境,來成功應對挑戰和把握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