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華益利津煉化有限公司,山東 東營 257400)
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指的是通過在企業建立獨立評價監督體系,對企業內部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監督管理以及控制的行為,保證企業各項經營活動合法、真實而且符合企業的核心利益。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對于及時發現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風險,提高企業發展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強對企業內部審計實施要點的探究。
當前,我國很多的企業普遍存在著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不合理的現象。有些企業雖設立了內審部門,但因人員短缺,內審部門名存實亡,實則與財務人員合署辦公,履行財務審核的職責,僅僅是掛了一個“內部審計”的牌子而已。期望機構組織由平行于各個職能部門向多個層次結構轉變。
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展開的基礎要求,但在現階段而言,企業中的審計質量受到了內部審計人員素質的負面影響。首先,在人員專業性上比較薄弱,內部審計人員中財務專業者仍占絕大比例,其他專業背景人員嚴重不足,特別是工程、管理、經濟、法律、技術等專業技術人員極其缺乏,這也能夠體現國企內部人員多數源自財務審計方向,在專業知識上相對較為單一,對于內部審計工作面寬度及深度有著不利影響。其次,在審計技術水平上也較為差。企業中的內部審計工作開展,依賴于人員職業判斷以及個人經驗,審計的常用方法仍是抽樣審計,信息化審計能力差,不具有合理性及科學性。
目前企業的審計模式大多以經營導向為主。期望向戰略導向為主的審計模式轉型。大多企業目前開展的內部審計工作相比較而言比較滯后。只聚集于財務與業務的審計,卻忽略了對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公司治理等重要領域的審計。
企業進行內部審計工作的展開主要依據的便是內部審計制度,所以在進行內部審計加強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新時代背景下的企業的內部審計制度的要求,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完善內部審計準則規范,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體系。將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管理、內部審計職責權限和程序、內部審計結果的運用等的要求納入內部審計制度體系,使內部審計工作開展做到有章可循。
為了保證審計工作的公平、公正、客觀,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需要保持一定的獨立性。而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與內部審計機構在企業發展中的地位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一般情況下,審計機構領導的層次越高,審計機構的獨立性越強。在實際開展審計改革的過程中,需要精細化設置內部審計機構,將內部審計機構調整為下級內部審計機構歸屬為上級內部審計機構的模式。在實際的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應該保持獨立,對于發現的審計問題不受到其他部門的干擾,避免存在管理權限混淆或者交叉的問題,大幅度提升內部審計工作的運行效率。另外,需要提高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明確內部審計工作的價值,賦予內部審計機構應有的權限,充分發揮審計成果,為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提出管理建議。
企業需要結合自身實際,強化內部審計隊伍建設。在招聘人才過程中,企業需要合理設計招聘標準,積極引進具有較高專業能力與豐富工作經驗的人才參與內部審計相關工作。加強對審計人員的教育培訓,使其掌握最先進的審計理念,并對培訓結果進行考核,在企業內部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企業審計能力的提高。在常規專業知識教育的基礎上,企業需要加強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使其在實際工作中能夠充分堅持原則,確保內部審計工作順利開展,同時要提高審計部門的地位,確保其工作獨立完成。在審計核算過程中,企業需要采取獨立核算的模式,并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結構,提高審計相關工作的靈活性以及獨立性。在企業運營管理的關鍵部門加入審計人員,確保企業經營管理數據資源能隨時收集,便于管理人員掌握企業發展情況。在開展內部審計的過程中需要妥善處理監督和審計服務之間的關系,不斷創新審計工作模式,推動企業全面發展。
新形勢下,企業要積極引進現代化的審計技術,創新審計手段及模式,完善審計科技化、信息化建設。一是構建網絡化審計系統,結合企業現有的信息系統,利用數據接口及查詢功能等,加強與財務、業務等部門之間的網絡信息共享,及時審計、監測各流程的實施進展,獲取真實、完整的審計數據,提升內部審計的有效性,降低審計風險。二是開發審計模型,利用審計模型全程監控企業的運營成果、財務狀況、資金風險等,實現自動化數據分析與數字化風險評估,在審計抽樣中逐漸用模型抽樣取代經驗抽樣,精準鎖定審計樣本和線索。三是構建審計信息化平臺,錄入審計工作資料、實現審計工作流程系統化等,同時管理員還可以錄入審計案例,完善審計資料數據庫內容,對審計工作成果進行系統分析等,全面實現內部審計的現代化與信息化管理。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企業必須要加強對審計工作的重視,科學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得企業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企業需要明確內部審計實施的工作要點以及具體內容,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審計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問題,以保證企業活動能夠持續穩定地開展,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