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油田第三高級中學,遼寧 盤錦 124010)
對于高中生來說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放在首位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教育學生正確做人的原則和方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根據所要教學的內容有效的滲透傳統文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耐心的引導和感化,可以幫助學生在充分掌握學習知識的基礎上,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國的聯系程度越來越密切。西方的眾多文化在中國社會中都有所體現和展示,對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造成了一定的沖擊。高中生通過有關課程的學習對西方文化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在此基礎上,很多高中生對西方傳統文化盲目的推崇和崇拜,而嚴重忽視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比如,很多高中生都喜歡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慶祝西方的圣誕節、情人節等,而對于中國的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都很少的理會和重視。然而,在高中語文課程中有效的滲透中國的傳統文化,對于正確引導學生認識西方傳統文化的沖擊具有極大的幫助。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時間緊、任務重。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應當抓教材中的重點內容進行講解。就教材選文而言,一般來說古詩詞、文言文等選文中蘊含的傳統文化知識要比現代文多的多,因為古詩詞、文言文本身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教師要將其作為重點研究、深入挖掘的對象。以高中的文言文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對學生關注度教高、興趣較濃而又具有時代意義的傳統文化,給予充足的時間讓師生一起去探究學習選文中的傳統文化內容。總之,高中語文教師應當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而選擇相應的教學方式,不能一成不變、以不變應萬變。
教師可以采用漢語思維方式進行教學:各民族都有其自身獨特的語言和思維方式,并且二者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漢語作為漢民族共同語,它注重簡明、得體、形象、生動,同時注重同時在文章中采用恰當的修辭手段,從而提升文章的整體效果而使其更具美感。由此,高中語文教師在教授選文尤其是古典文學作品時,應當按照漢語的這種思維方式進行教學,梳理文章思路,并通過文字來理解選文中的傳統文化內涵。
一方面教師應當提高文化自覺意識,提升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成為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榜樣。教師對學生來說是學習的榜樣,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儲備足夠淵博的傳統文化知識,對教材中的傳統文化知識有較為全面的掌握和理解,只有教師自己精通了,才能更好地傳授給學生,并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情燃燒的最高,讓學生在這種熱情之中,更好的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化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
另一方面,高中語文教師應當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師提出要求:要求高中語文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體悟古代優秀作品的深厚文化內蘊,從而能為學生形成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從前文的研究中我們了解到高中語文教材中蘊涵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那么,這些內容如何能被高中學生所認識、了解,其中優秀的精華部分如何能被高中學生所接受、繼承,主要取決于語文教師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熱愛、肯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學校應當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問題,積極促進傳統文化進校園,開展傳統文化主題的實踐活動,例如誦讀儒家經典、開展語文古典詩詞說課大賽、開辦語文學科節等等。同時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組織開展傳統文化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例如,組織學生參加相關社會活動,參觀具有濃厚傳統文化氣息的博物館、文化館等,并讓學生嘗試寫觀后感或民風民俗介紹從而加深學生對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體悟。
此外,學校還可以組織優質師資團隊,開發傳統文化校本教材作為高中語文教材的課外輔助讀物,將具有當地地方特色傳統文化編入其中,既可以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又有利于拉近學生與傳統文化的距離,激發其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
傳統文化教育環境建設主要在于營造良好的傳承傳統文化的社會氛圍,讓青少年意識到,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既是每一位中華兒女的義務,同時又是肩負的不可推卸的責任。政府還可以對傳承傳統文化進行具體的政策上的支持,例如,號召社會各界對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公益性的廣告宣傳,組織專門的傳統文化宣講員進入高中語文課堂,使學生在完成繁重的學業之余,聽聽不一樣的聲音。
面向大眾的宣傳普及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性工作。根據高中階段青少年的特點,已經能夠熟練地接觸到各類傳媒,因此各類出版部門應當格外關注這一時期的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以及相關的宣傳報道,把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糧作為自身圣神的社會職責。影視媒體可以積極創作一些具有民族特色且能夠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青少年影視片,以供學生在課余時間觀看學習。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育同傳統文化教育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離不開語文教育這一主陣地,因此,我們應當重視在高中語文教育中傳承傳統文化,讓語文學科肩負起傳承傳統文化的歷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