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幼兒教育是最基礎的啟蒙教育,教師給予什么樣的教育對于幼兒有著重要的影響。創新能力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重要能力,而手工制作作為幼兒教育教學中的一門重要課程,是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重要平臺。本文結合幼兒的具體特點和教學實踐,簡要分析在手工制作中如何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幼兒教育時期開展手工教育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有助于培養幼兒思維能力,因為手工課往往需要通過幼兒實際動手操作,來提高其知識運用能力,而在操作過程中也可以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這對教育活動水平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本身幼兒時期的孩童年紀就比較小,對于抽象化的手工知識點并不能夠較好的掌握,往往需要通過教師示范操作掌握手工操作方式方法,同時,這也能夠實現讓幼兒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進而既能夠培養其思維能力,也能夠為后續手工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幫助。
對幼兒展開手工教育活動還有助于培養其動手能力,因此,在教學中除了要加強基礎理論知識教育指導之外,也要加強對其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而手工活動教學本就是一個培養動手能力的基礎課程,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親身示范操作引導幼兒認真觀察,隨后讓他們能夠模仿自身的操作方法,制作出相應的手工作品,這有助于培養其動手操作能力,進而為后續手工活動的水平的提高提供幫助。
幼兒教育時期的孩童由于學習能力存在差異,致使手工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因此,幼兒園教師日常手工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加強對幼兒創造能力的培養,這直接關乎其未來成長與發展。本身手工教育活動所涉及的內容就比較多,所以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去培養幼兒創造能力,對于不同人員也要給予鼓勵和贊美,激勵幼兒能夠自主創新手工作品,進而是能夠有效地提高其創造能力。
幼兒時期是創造力、想象力發展的關鍵期,幼兒活潑活動,思維豐富、大膽前衛,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是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黃金時期。興趣是創新能力產生的前提,因此,為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多組織一些手工制作活動,給幼兒創造動手操作的機會 ,讓幼兒主動地參與到手工制作活動中,充分挖掘幼兒的創造潛力,為幼兒創新意識的培養提供平臺。
比如,在開展折紙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將一些優秀的幼兒手工折紙作業,如綠色的小青蛙,五顏六色的金魚,展翅欲飛的蝴蝶等布置于活動室中,讓幼兒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折紙的無窮魅力,從而激起幼兒折紙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幼兒嘗試用折紙折出自己喜歡的動植物或生活用品等,以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手工制作的積極性。
動手實踐是手工制作的主要環節,俗話說,實踐出真知。日本“松下電器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曾經說過:“非經自己努力所得的創新,就不是真正的創新。”這一切充分證明了實踐是創新的基礎,也告訴教師要想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必須加強實踐操作。手工制作的關鍵環節是動手實踐,這也為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提供了重要平臺。但是幼兒普遍存在思維活躍,動手能力欠缺的問題,從而造成了無法將巧妙的構思轉變為期望的手工制品。因此,在手工制作活動中,教師要加強方法指導,采用靈活多種的教學方式,提高手工制作的效果和幼兒參與手工制作的積極性。
比如,在進行服裝的手工制作中,教師讓幼兒為自己心愛的玩具設計制作精美的衣服,然后,讓這些玩具穿著制作的服裝進行“時裝走秀”游戲,幼兒積極思考、大膽創新,設計出了一套套新穎別致的服裝,讓自己心愛的玩具參與到游戲中,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幼兒的想象力,還可以提高幼兒的創新能力。
教師應創設故事教學情景并積極開發生活資源,也要以學生為本并采取因材施教策略授課,更要注重對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激發,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為其后續學習奠定夯實基礎,以及獲得絕佳的手工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