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杰
遼寧省北鎮市文化館,遼寧 北鎮 121300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開始了自發性組織,進行各種文化活動,如集體學習舞蹈、秧歌、集體觀看電影、集體學習看報讀書等,但這些文化活動目前只廣泛存在于城市社區當中,在農村基本很難看到村民進行文化活動,所以我們要在豐富城市群眾文化的同時也逐步推進農村群眾文化的建設。
我國是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政府一切為了人民,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工作原則,這就要求政府必須切實保障人民當家做主的權益,人民不但物質生活有保障,而且精神生活極大豐富。由于我國現階段還存在著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所以豐富群眾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讓城鄉居民都享受到同等的精神文化資源,當農村居民精神生活被豐富了,慢慢地也會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從而加快整個地區的發展步伐。做到發展成果人人共享的有效措施就是豐富群眾文化,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已保持穩步增長,國家經濟發展態勢樂觀,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既可以展示出國家發展成果人民共享,也能夠增強我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增強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豐富群眾文化從根本上來講就是要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現,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豐富我國社會主義文化,讓文化因交流而變得多彩,因互鑒而變得豐富。由于我國地域遼闊,文化形式多種多樣,開展不同的群眾文化活動能夠讓人們體會到祖國文化的魅力,能夠在交流的基礎上,擴大各種優秀文化的影響力;讓一些貧困地區的群眾可以不走出大山,不借助廣播電視也可以親自加入到感受文化魅力的隊伍中去;能夠進一步提升群眾文化活動品質,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總之豐富群眾文化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眾的衷心訴求。我們的時代是文化充盈的時代,也是文化貧瘠的時代,只有豐富群眾文化才能跟得上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堅持以人為本,實現文化服務精準供給。文化的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人民群眾,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人不同的文化水平,舉辦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動。首先,針對中老年群體,他們的活動范圍一般停留于社區內部,所以要定時或者定期舉行戲曲進社區活動、民俗文化進社區、剪紙進社區等符合中老年人的文化趣味類活動;社區里除了老年人更多的就是青少年,豐富他們的文化活動可以舉辦一些跳繩踢毽比賽,足球籃球賽既能夠鍛煉青少年的身體,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團結協作能力,讓每一個人在歡聲笑語中感受文化帶來的樂趣;還可以修建圖書館和少年宮,打造青少年兒童精神文化生活高地,但是在一些基礎條件比較差的農村地區,豐富群眾文化首先要給他們提供能夠進行文化活動的場所,這就需要政府給予支持,修建一定的農村居民文化活動中心,針對農村居民的生活現狀,每周定時放映電影,或者是文化工作者走入基層開展文化活動,用這樣簡單卻又有效的方式提高群眾文化生活。
(二)鼓勵社會參與,形成群眾文化全方位化。群眾文化的舉辦不僅僅是依靠群眾自發開展,還要鼓勵全社會所有文化工作者加入到文化宣傳的行列之中,盡自己所能將自己掌握的文化傳遞給更多的人民大眾,上到明星大咖下到草根歌星都可以走入群眾,通過歌唱演出、舞蹈演出、相聲小品、戲曲表演來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在當今社會,文化工作者是一個處于尷尬地位的時代,有些人被社會輿論捧得過高,其實缺少真材實料,有些人默默為文化事業做貢獻卻鮮有人知,所以文化工作者全面參與到豐富群眾文化的隊伍當中來,也可以提高他們的社會認可度,發揮名人效應帶動群眾文化工作順利開展,只有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才能夠保證群眾文化得到全面豐富。
(三)補齊文化短板,采用對癥下藥開展活動。要補齊貧困地區群眾文化建設的短板,中央雖然實施了一批文化扶貧項目,推動文化資源向貧困地區傾斜,保障了貧困地區群眾文化權益,但是這些文化項目仍然不足以豐富群眾文化,只有對癥下藥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才能夠補齊文化短板。例如,一些社區平時就已經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我們就不能再強調社區的作用,文體活動豐富了我們可以開展藝術活動,藝術活動豐富了我們可以開展系列講座,從而將群眾文化從各個方面得到豐富。
(四)財物雙管齊下,保物質精神生活同提高。堅實的經濟基礎是進行文化活動和精神活動的前提,要保證人民群眾在獲得足夠物質基礎的前提下,再合理開展各類文化活動,我們不能一味只追求提高人們的精神水平,這樣的提高并不能夠有利的激發人們的主動工作能力,但是如果只強調提高物質水平,人們的精神水平得不到提高同樣不利于人們的發展,所以政府可以讓心有余力的群眾在物質生活水平足夠滿足的前提下,積極開展各種文化活動,而對于物質基礎不太堅實的群眾,要先幫助他們提高物質生活,再鼓勵他們開展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人民的經濟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必然會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強烈,自然會主動投入到開展文化生活的行列中,讓他們在勞動之余得到精神的愉悅。
(五)構建服務觀念,明確文化管理體制。各級政府部門各級居民文化工作站人員,要本著為社會為群眾提供更多文化活動為原則,要明確不同地區群眾的文化需求,在工作過程中構建服務觀念,豐富群眾文化是我們國家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每一級文化部門都要明確文化管理體制,自主引導群眾開展文化活動。
新時代下的群眾文化因為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也變得更加多樣化,不再是局限于音樂、舞蹈、曲藝、器樂這類傳統的文化,還增添了許多時代的新特色,群眾可以參觀博物館和藝術館,參加座談會、聯歡會,參加社會各類實踐活動,閱讀各類圖書報刊。不但群眾文化的形式變得多樣,群眾文化的活動范圍也不再受到地區、民族、年齡以及性別上的差異,群眾文化資源能讓全民共享,人民的文化觀念也不斷增強。為了豐富多元的群眾文化,要提高文化組織者的組織水平,例如群眾文化活動里的音樂文化,我們可以先提高群眾的音樂文化欣賞水平,提高音樂文化分子的音樂能力,將他們培養成為具有高素質音樂水平的人員,再提高群眾文化組織者的組織能力,讓組織者能夠更好地聚集群眾進行文化活動。
新時代下的群眾文化可以從增加傳統文化的比重來豐富其內涵。在一些戲曲發源地和戲曲愛好者較多的地方,就可以通過戲曲名家進社區的活動,傳播我們優秀的傳統中華文化。新時代背景下的群眾文化可以與社會主義建設聯系在一起,發揮黨員的示范帶頭作用,舉辦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樣主題鮮明的文藝演出,讓群眾自己演自己的戲,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密切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的聯系,激發廣大黨員群眾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
群眾文化的豐富還可以從增強群眾的思想素質著手。各市各縣各區可以舉辦多樣專題講座,讓群眾了解保護環境、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讓群眾提高安全防范意識,這些講座活動都屬于群眾文化的范疇,政府的有效開展和及時開展也可以極大豐富群眾文化的內涵。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豐富群眾文化不單是局限于“文化”二字,還要從思想水平、身體素質和社會和諧三方面著手,只有這樣群眾文化的多元性才得以被保持。
文化構筑人的靈魂,文化引領時代風尚,新時代之下,我國的文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群眾文化活動不斷豐富,文化隊伍也不斷壯大,不論是城市群眾還是農村群眾,都切實感受到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所帶來的便利,在以后的發展中,我們要更加豐富群眾文化,展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在文化部門、文化工作者和群眾的共同努力之下,把我國群眾文化發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