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添愛
延邊大學,吉林 延吉 133000
從我國的民族政策角度來看,民族團結具有兩個主要特征:共同的利益以及友好和睦的關系。從政治學的角度來看,團結是指維護構成集合內部的友善融洽的氛圍;也指集結和聯合起來以完成對外共同目標。2014 年,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民族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近年來,我們也深刻地體會到:中華民族不是一個虛無的構想,共同體更不是鏡花水月,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不是憑空的臆斷,而是具有強大向心力、凝聚力的命運共同體。它既包括了民族認同,又包括了國家認同,同時繼承和發揚了我國古代一脈傳承的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文化積厚流光,博采眾長,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更鞏固了中華民族團結進取的力量,從各個方面保護了少數民族的文字、風俗、信仰、權利。
民族團結是一個國家政治穩定的基石,古往今來,因為民族分裂而造成國家動蕩、政權顛覆的事件歷歷在目。伴隨著羅馬文明的消失,一個聯邦轉眼就分散為數十個國家;前蘇聯解體,朝夕間十余國宣布獨立;就連我們的國家——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也面臨過嚴重的民族問題。巨大的民族災難為古代中國帶去了沉痛的歷史壓力。這一時期,人口迅速削減,經濟停滯不前,科技發展落后,人道主義被深深埋在兵器和鐵甲之下。終于,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伴隨著民族命運共同體的提出,我國的民族問題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和解決,各地呈現出了同氣連枝、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通過在延邊大學的學習,我有機會切實感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少數民族同胞們與漢族人民在歷史上的相互融合與對共建美好未來的熱切向往。
朝鮮族與漢族的團結早在東北抗日戰爭時期就有所體現。1932 年前后,延吉縣的朝鮮族黨團員和愛國仁人志士曾用幾十把土槍打響了剿滅敵人武裝、建立反日游擊隊的戰斗。隨后,和龍抗日游擊隊、琿春抗日游擊隊、汪清和安圖抗日游擊隊也先后創設起來,東北地區的朝鮮族同胞,在14 年的人民抗戰中團結對敵,表現出了民族團結、共同御侮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成為了敦促華夏子孫抗擊倭寇,反抗侵略的精神動力。無數英勇的朝鮮族同志,成為了抗日隊伍的中流砥柱,先鋒排頭;更有一大批朝鮮族人民群眾,為我國抗日戰爭的勝利犧牲了性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他們用堅韌不拔、寧死不屈的碧血丹心,為堅守東北抗日游擊戰場和奠定抗戰勝利作出了超乎尋常的貢獻,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
如今的延邊州,地處亞洲、歐洲、美洲海上交通的關鍵地理位置,更是日本、朝鮮、俄羅斯三國與中國的接壤之地。在國家民族政策的幫扶下,通過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有利于延邊州開發、建設的規劃和大環境、大背景下的“一帶一路”倡議,延邊州充分把握住了發展與建設的最好節點。《長吉圖規劃綱要》的誕生便是最好的證明。這也更加解釋了,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發展和建設的重要保障,國家的統一與繁榮,離不開人民的團結與努力。只有保障了民族團結,國家才有和平穩定的內部環境,從而在國際舞臺上穩步向前。
(一)民族團結有利于確保國家長治久安。國家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大環境,國家的團結與穩定需要各民族共同維系和保障,如果沒有國家的穩定作為前提,何談建設富強美麗的家園?中國民族眾多,多民族和平共處是當今中國開展各項事業的寶貴財富,也是強大的潛在優勢。只有著眼于當今時代發展的新形勢和民族區域發展的新特點,著力構建團結一心的民族關系,才能夠真正做到讓民族團結之花長盛長開,民族團結之林繁盛蔥蘢。
(二)民族團結有利于加強民族凝聚力。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各族人民團結起來共同建設。我們要牢固樹立家國、民族的意識,堅決維護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堅決反對容易造成民族分裂的各種行為,維護民族團結。牢固樹立“四個認同”,增加民族的歸屬感和責任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正確看待區別的同時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相互接納,深刻認識到民族團結是事關中華民族生死存亡,建設發展的問題;是關系到國家前途和人民切身利益的問題。社會的穩定,有賴于民族團結;經濟的發展,有賴于民族團結;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人類命運公共體更加有賴于民族團結。
(三)民族團結是實現中國夢的內在要求。民族團結是一種凝聚力,一種向心力,一種創造力,更是一種行動力。在當今時代要求下,維護民族團結,對于建設小康社會,加速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保障各民族共同繁榮,對打造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意義。我們要緊跟當今世界的大潮流和社會進步的總態勢,從保證我國繁榮穩定的戰略高度,來看待加強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個人的政治大局觀和歷史責任感,不斷促進民族團結進入新的歷史時段。使得在實現中國夢的這條道路上,每個中國人都能團結共進、有所作為。
數十年來,民族團結保證了邊疆地區的繁榮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更開創了各民族和平相處、共謀發展的大好局面。正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之所以能在當代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建設美麗延邊,原因在于堅定不移地擁護了我國的民族政策,落實了我國的民族方針,并積極參與管理國家事務和地方事務。如今的延邊正呈現著漢族離不開朝鮮族、朝鮮族也同樣離不開漢族、各民族之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生動局面。所以民族政策、民族團結是當下的,更是未來的。是我們堅定繼承的,更是我們積極發展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幫助我國很好地解決了民族問題,開辟了各民族和諧共處的新局面,具有獨特的中國特色和制度優越性。如今,我國的各項事業已經在和平穩定的大環境下實現了偉大復興,棲身于世界前列。為此,我們更應當無比珍視如今來之不易的一切,努力維護民族團結的歷史與未來,進一步打造各民族睦鄰友好、互幫互助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