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英
(河北省隆堯縣城關校區義豐小學,河北 隆堯 055350)
語言,是人們相關表達情感、溝通交流、增進友誼、加強聯系、展示自我的不可或缺的有效承載體和重要“工具”。學習對象的求取新知、探知內涵、掌握要義的進程中,需要借助于“說”這一活動,進行形象、全面、生動的展示和呈現。筆者發現,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進程中,部分小學數學教師經常將“教師講”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而忽視學生“說”活動的組織和實施,輕視學習對象“說數學”能力水平的鍛煉。而實踐證明,教師能夠借助學生“說數學”活動,較為準確了解和掌握學生思維分析活動“軌跡”和實際情況。教育學認為,學生“說數學”活動,在一定層面成為展現和展示學生自身學習技能和數學素養的“鏡子”。如何鍛煉和培養小學生愿意“說數學”、能夠“說數學”、善于“說數學”,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本人現談談對小學生“說數學”活動開展的點滴心得認識。
教育心理學認為,環境對學習對象內在情感和能動情態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習對象總是在一定環境氛圍和情感狀態驅使下進行能動學習和探知等實踐活動。常言道:“小曲好唱口難開。”小學生在數學學科知識內容的學習、分析、探究過程中,“心中”對知識內涵、解題方法、內在要義等“胸中有數”,但難以用數學語言進行口頭表達和過程展現。不愿“說”,不想“說”,不會“說”,是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癥狀”。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好學生“說數學”的引導者和激勵者,善于調動一切教學因素,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產生愿意“說數學”的沖動感和積極性。如小學數學教材內容在現實生活中“立體感”較強,這正好切合小學生的認知學習規律,教師在“千克、克的認識”“百分數方面的路程問題”“不規則圖形面積計算”等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設“顧客到商店購買水果”“公共汽車從一個城市行駛到另一個城市”“測量一塊形狀不一的土地面積”等現實生活情景,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從而在積極情感趨勢下產生“愿意說”的自覺意識。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需要堅實的數學學科知識素養作為支撐和保證。同時,小學生在認知、探知和掌握數學教材內容要義過程中,需要通過“說數學”這一途徑進行展示和呈現,教師通過學生“說數學”活動,從而實時了解學生新知學習掌握情況。因此,教師要將教材新知教學作為鍛煉小學生“說數學”能力的重要載體,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動手、組織學生思考、鼓勵學生表達等雙邊互動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開展“說數學”的活動。如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新知教學中,教師根據該節課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內容,采用師生雙邊互動的教學形式,要求學生事先準備好一個平行四邊形圖形,引導學生復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然后組織學生動手操作,連接其中的一條對角線,讓學生探尋“分割后的兩個三角形具有什么關系”,學生通過動手量,動腦思,指出:分割成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此時,教師讓學生思考并用數學語言概括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此時,學生借助于教師的有效引導和動手實踐直接認識,指出:“三角形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其面積計算公式為長乘高除以2。”小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圍繞教材要義,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操作、分析等活動,同時,利用“說”活動展示認知所獲,學生“說數學”能力得到有效鍛煉。
案例是數學學科知識要義的“精華”。教育實踐學認為,解答案例的過程,實際就是探知、分析、辨析、歸納、判斷的實踐過程。筆者發現,部分小學生存在著“寫”案例解答過程強烈,“說”數學分析過程弱的不足,不能夠將自己的探究思路、分析過程、解題觀點等進行展示和呈現,導致學生案例解析技能不能顯著提升。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案例講解過程中,不能過分重視小學生“寫數學案例”活動,輕視小學生“說解析過程”活動的訓練,應結合解答問題的思路、解決問題的依據、解析問題的策略等重難點環節,組織和指導學生通過口頭表達,展現自己的解析思路、方法和策略,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如在“小明家里養了80 只雞,養的鴨的只數是雞的只數的3 倍,養的鵝的只數是雞鴨只數綜合的2 倍還多45 只,請問小明家一共養了多少只鵝?”案例解答中,教師針對該案例解答要求,在學生探知問題條件后,讓學生“說”出對案例內容的認識和感受,學生指出:“根據題意,可知這是一道關于整數和小數復合的應用問題。”在解題思路探知過程中,教師在學生分析基礎上,讓學生“說”出解題思路,學生認為:“要求鵝的只數,需要弄清楚鵝與鴨之間、鴨與雞之間的數量關系,其中鴨是求解問題的關鍵。”在此案例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將“大腦”解析過程運用“數學語言”進行闡述和表達,學生在“說”的過程中,思維能力進一步訓練,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鍛煉,同時,也為教師了解掌握和指導評價學生的解析案例活動過程和效果,提供了更為直觀的內容和依據。
總之,小學生處在“知識積累”的基礎階段,“說數學”作為學習能力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師要注重“說數學”活動氛圍的營造,強化“說數學”活動載體的搭建和過程的指導,讓學生在有效教學中,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和數學思維探析能力等獲得顯著提升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