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少華
(浙江省諸暨市海亮外語中學,浙江 諸暨 311801)
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在新時代環境下,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1]。核心素養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其突出強調個人的品德修養,家國情懷、社會關愛,同時重視個人的自主發展、團體之間的合作及創新實踐。高中階段的核心素養培養對于學生日后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注重核心素養的融合。
核心素養與體育田徑教學存在著極為密切的關系[2]。在體育田徑教學中,核心素養能夠為體育教學的正常進行進行良好的引導,以此發揮體育教學的價值。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僅體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科目中,還極大程度地體現在體育運動中。體育作為一種文化活動,對于人們的核心素養培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體育學科教學中,教師應意識到核心素養和體育學科教學的聯系,科學地設計教學活動。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在相關的知識學習過程中,往往會形成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長此以往,學生將在傳統學習方式下形成的學習狀態搬到體育學習中,造成學生思維的固化和僵化,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教育改革也提出了重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要求。為使學生打破固化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田徑教學時,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應使用創新的教學方式教學,如在短跑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就短跑發力規律、呼吸規律、姿勢等方面進行資料的搜集,讓學生在課前熟悉教學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提前了解學習內容,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還能在尋找資料的同時,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主動性,激發自己的創新意識。
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創新教學方式,積極創造機會,通過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3]。如在田徑教學中可以以探究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能夠有效激發主動思考,從而提高創新能力。
責任意識是公民在社會中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支持,是對自己、他人和社會所承擔的道德責任[4]。高中階段的學習對于學生日后的道德形成、人格塑造、品行構建等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關于責任意識的建立,不僅僅要通過思想品德課、語文課、歷史課等科目的學習來完成,體育作為一種具有特殊形式的文化,對于學生的責任意識建立同樣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體育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充分將責任意識融入其中。如在接力跑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要領的講解后,讓學生自行進行小組練習。在小組練習中,學生能夠更深刻的了解到接力跑的要領。在一定的練習后,教師對配合要求進行更細致的講解,引導學生如何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務,隨后進行接力競賽,加深學生的責任意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任務,積極與同學進行合作,從而完成配合,有效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
體育相較于其他活動,有著更為明顯的身體活動,其具有的特性令體育教學區別于其他學科,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質量。體育教學的目的就是強健體魄,在一定的運動過程中獲得愉悅,放松身心,更好的進行學習和生活。因此,高中教師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時,應重視學生終生體育理念的樹立[5]。教師可以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身心特點設計、開展豐富多樣的體育運動,如運動會、課間操、各類比賽等。同時還可以依據學生的興趣特點開展各種特色體育活動。在各種特色體育活動和比賽的舉行中,學生通過相當的參與度來激發運動積極性,不斷形成運動習慣。在體育田徑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終生體育理念,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開展各種田徑教學,引導學生將終生體育理念當做一個長期的學習,逐漸滲透至學習和生活中。
總結:高中體育田徑教學能夠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并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強健體魄。為增進核心素養與體育田徑課堂教學之間的關系,教師應明確自己的角色,對核心素養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將核心素養充分融合至體育田徑教學中,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