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洋
(遼寧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建國初期,深受當時國際政治環境的影響,中國的外語教育政策完全偏向于俄語,大部分英語教育相關的學科被撤銷,全國的英語教學點不足10 個。20 世紀60 年代初期,中國與越來越多的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國際交流的頻繁凸顯中國外語人才的缺乏,1964 年10 月,中央有關部門制定了《外語教育七年規劃綱要》?!毒V要》分析了當時外語教育中片面強調俄語發展的弊端,坦誠了國家外語政策的失誤:“目前高等外語院系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遠不能滿足國家社會主義建設和外事工作的需要;整個外語教育的基礎,同國家需要很不適應,呈現出尖銳的矛盾?!薄毒V要》提出了改革外語教育策略的具體方針,反映出中央大力發展外語教育,特別是英語教育的決心?!毒V要》外語教育規劃方針中的每一項都涉及到高校的外語教育:一是專業外語教育和共同外語教育并重。二是學校外語教育和業余外語教育并舉。三是在學校教育中確定英語為第一外語,大力調整高等學校和中等學校開設外語課的語種比例。學習英語的人數要大量增加;學習俄語的人數要適當收縮,適應實際需要即可。四是在大力發展數量、調整語種比例的同時,要特別注意保證質量。《外語教育七年規劃綱要》首次明確英語在學校教育中的“第一外語”地位,在中國英語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1977 年,中國恢復高考,英語計入高考成績,掀起了一波學習英語的熱潮,高等院校的英語教育邁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經過幾年的努力,中國高校英語教育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新中國成立前,全國205 所高等學校中,僅有62 所設有外語系科,開設英、德、法、日、俄等外語課程。1984 年時,中國高等外語院系有了迅猛發展,在全國805 所高校中,一多半院校設立外語學科,其中以英語為主。高校英語教育規模不斷擴大,與此同時,中國高校英語教育也開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英語教育模式。國家教委委托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英語組起草高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規范全國英語專業的教學工作。20 世紀80 年代末和90 年代初有關基礎階段和高年級英語教學的兩個大綱經教材編審委員會英語組審定、國家教委高教司批準后在全國實施。1998 年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高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提出了《關于外語專業面向21 世紀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的報告,經教育部高教司批準下發,成為新時期外語專業教育改革的指導性文件。高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在此基礎上于2000 年制定了《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大綱規定:“高等學校英語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知識并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在外事、教育、經貿、文化、科技、軍事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復合型英語人才。”這是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確定高校英語專業的任務是培養復合型英語人才[1]。高校非英語專業的教學政策隨著時代的需要、大學生英語整體水平的提高也在不斷調整。1985 年《大學英語教學大綱(高等學校理工科本科用)》的出版標志著我國理工科的大學英語教學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隨后1986 年教育部頒發了《大學英語教學大綱(高等學校文理科本科用)》,大學英語教學進入了全面發展的階段。1999 年《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經過多番修訂正式實施,《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改進了原大綱的教學方法,遵循了教育發展的規律,滿足了改革開放的需要,明確了面向21 世紀大學英語教育改革的方向。
英語作為世界通用的語言,已然成為多元文化對話與理解的最主要的交流語言,作為我國高校中培養規模最大的外語語種,英語專業教育也被多元文化共生時代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和發展要求。隨著部分英語專業方向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和專業體系的完善,教育部分別于2006、2007 年增設了翻譯本科試辦專業和商務英語本科試辦專業。在教育部2012 年進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的調整工作中,外國語言文學學科本科專業的數量由調整前的36 個增加到調整后的62 個,翻譯專業和商務英語專業列入目錄內基本專業。至此,英語專業已經發展成為英語類專業。與以往相比,新世紀英語專業已經從傳統的英語專業向英語類專業拓展,建立以語言、文學和文化知識為基礎、注重培養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的、適應國家經濟發展對外文化交流的、兼具國際視野與本土文化意識的多元化英語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
高校非英語專業教學在實踐過程中,根據國民經濟和時代發展的需要,也適時地調整了教學大綱。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已經向專門用途英語方向轉變,或者采取基礎英語與專門用途英語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這是多元文化背景的全球化時代,大學英語教學與時俱進的一個重大舉措。此外,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進一步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2017 年教育部頒布了最新版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指南》強調了要充分挖掘大學英語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入大學英語課堂,這些轉變充分體現了英語教學的時代特色。
縱觀高校英語教育的發展,隨著時代的變遷,高校英語教學的目標及重點也隨之發生變化,高校英語教師應隨時關注時代需求,不斷更新理念,培養符合社會主義建設新期的高素質外語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