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南昌航空大學附屬小學紅谷灘分校,江西 南昌 330000)
引言:在傳統的教學環境當中,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無論在教學方法還是教學內容當中,許多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當中都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也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從而導致許多學生的藝術成就不盡人意,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對小學美術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舉措,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革創新,尋找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措施,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藝術水平,并實現美育在藝術教育中的滲透途徑。美育即審美教育是有效培養人們對美好事物進行深入的感受與鑒賞,以及創造美的教育,因此,教師要在美術課堂當中采取多樣化的教學來開展審美教育,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中,對于美術課堂的開展,可以簡單地概括為一書一筆一黑板的教學形式,這樣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枯燥,同時也過于陳舊,雖然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引進,部分學校會采用多媒體教學,但大部分學校還未擺脫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觀念的影響,在教學方法上仍存在過于單一化的問題,嚴重抑制了美術教育的開展,在多媒體技術發達的今天,教師應盡可能地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美術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美術課堂的效率[1]。
由于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在開展美術課堂教育中,教師開展的活動過于形式化,忽略了教學質量,舉例子來講,在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雖然很多教師會讓學生進行單獨繪畫,這樣的活動來增加師生間的互動,但卻忽略了在互動過程中滲透的情感教育,這樣的教學不利于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沒有實際活動開展的作用和意義,從而導致學生對美術的學習缺乏興趣。
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家長把美術、音樂、體育看作副科,認為這些學科不僅浪費金錢,也會耽誤學生的文化課,部分家長認為孩子不是藝術生,不需要學習美術,音樂等技能,從而導致美術教學的地位低,同時許多學校以升學率為準,重視語文、數學、英語等主科的教學活動,不重視美術教學的意義,沒有合理安排美術課程,從而導致美術教學活動難以有序的開展,而且部分教師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占用美術、音樂等副科的教學時間,使學生無法正常學習美術技能,從而給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2]。
小學美術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傳授簡單的美術知識、繪畫技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來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在開展美術教學過程中,如果一味傳授文化知識,不重視學生藝術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不但會制約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通過美術教學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拓展學生的視野,也能培養學生的思想感情,一定程度上不僅能夠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開展美術教學當中,學生通過觀察、欣賞、手工、制作等形式掌握一定的美術技能,形成一定的審美意識,能正確分辨現實生活中的美與丑,真與假,從而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成為品德高尚、思想健康的人。
美術教材編寫的目的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通過美術欣賞與實踐活動,提高審美素質,發展創造性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使學生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3]。因此,教材中的每一課內容都具有感染力,有利于學生形成美感,例如:繪畫課中簡單的線條,具有一定的美感作用,平行線表示開闊平靜;曲線表示圓潤;斜線表示動蕩、前進;垂直線表示莊嚴肅穆;波狀線表示和緩。而在繪畫課中色彩更能表達感情,觸動人們的情緒,產生某種美感,例如:紅色表示喜慶,綠色表示生命,黑色表示恐怖,白色表示純潔等。欣賞課孕育的美育教育內容豐富,不僅能引導學生欣賞中西方建筑,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學生的思想性格情操,例如:古希臘建筑使人感到明朗,中國的四合院讓人感到親切、有人情味……,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不失良機的充分挖掘教材中潛在的美感因素,有計劃、有目的的培養學生的美感,使學生得到美的升華,從而凈化心靈,得到全面發展。
在現實當中孕育著許多美好的事物,在而現實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美術教材,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過程當中,可以指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美,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在神奇美麗的大自然中,蘊含著許多美麗的風景,而在不同的人與事當中,也有一份資質獨具的美。教師應讓學生走入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感知一切美好都存在于現實生活當中,因此,必須從生活當中發現美,創造美,只有這樣才能讓每獲得永存[4]。例如:教師在開展《茂密的花》這一美術教學活動當中,教師首先可以安排學生到公園里認真仔細的觀察花朵,并讓學生來發表自己的見解,說出自己所喜歡花的顏色,花的形狀,通過學生的互相交流,讓學生得到很好的啟發,有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對花具有深入的了解,而現實生活中的美是無處不在的,例如:在城市中能夠看到眾多的建筑物,無論是大廈還是住宅都彰顯了城市建筑之美。美術可以很好的體現出生活的美,同時也能體現出時代的美、科技的美,教師應讓學生深入到現實生活中來,尋找生活中所蘊含多元化的美,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去體會生活中的美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
結束語:總之,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將美育有效地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當中來,拓展學生的美術知識,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促進學生的審美,讓學生在美術活動中獲得情感體驗,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