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前進小學,河北 衡水 053000)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略地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要想強化學生的估算意識,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體的情景中改變學生對估算的態度,正確地認識并體驗到估算的實用價值,才能變“不愿估算”為“喜歡估算”。實際上估算作為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能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到超市購物需要估算大概要付多少錢,估算一個房間的面積大約有幾十平方米,估算外出旅游的費用大概是多少……
例如:從學生熟悉的去文體用品商店購買文體用品的具體情境引入,學生比較有認同感。首先出示商店的玻璃柜臺圖片,里面有各種文體用品的價格:一支鋼筆18 元,一個書包58 元,一個彩色皮球23 元,一個文具盒31 元,一本筆記本10 元,一副乒乓球拍39 元……讓學生說一說每樣物品的價格分別接近幾十元,再讓學生估計一下帶100 元錢可以買哪三樣物品。因為學生之前已經說過每樣物品各接近幾十元,因此學生比較容易用整十數加整十數的加法進行估算。然后分別指名幾個學生說一說,教師進行板書,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帶的錢不夠,如:39+58+10已經超過100,那么學生就得將其中價格貴的商品換成便宜的商品,這樣100元就夠了。通過熟悉的購物情景,讓學生體會到日常生活中進行估算是很有必要的。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聯系現實生活情景,設計一些讓學生練習估算的題目,讓學生在練習與實踐中不斷地感悟估算的便捷與好處,增強學生學習估算的樂趣,鼓勵他們進行交流、對比各種不同的估算方法,培養學生在多樣算法的基礎上進行優化的意識,從而提高他們觀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日常教學中,學生因為沒有認真讀題目,造成選擇結果錯誤的例子很多。
比如例題:李師傅每天加工800 個零件,張師傅每天工作8 小時,每小時加工100 多個零件。誰加工的零件多一些?
大部分學生用了這樣的方法,張師傅:100×8=800(個),800=800,用筆算的方法計算出結果再進行比較,反而得出錯誤的答案。此時,教師引導學生仔細再讀題目,將題目中的“100 多”中的“多”字圈起來,讓學生說說“100 多”是什么意思?經過再次審題之后,學生明白了100 多乘8 等于800 多,比800 個多一些,所以是張師傅加工的零件多一些。
認真審題的習慣是做對題目的前提,只有引導學生多讀幾遍題目,將其中的關鍵字圈起來,才能慢慢地培養學生仔細讀題的習慣,才能估算出正確的答案。
估算雖然是一種大概的估計,但并不是憑空猜想的,那種沒有根據的臆想亂猜往往與實際結果相差較大,那么如何進行估算才能更具合理性和準確性呢?估算的基本方法有:
根據實際情況把兩個數看成大約整十、整百的數或幾百幾十的數,這樣能很快估算出一個大致的得數或范圍。
例如:38 名學生去兒童樂園游玩,每張門票9 元,大約需要幾百元?這里把38 看成40,把9 看成10,40×10=400(元),大約需要400 元。
就是通過觀察規律、運用規律,判斷大致結果的方法。
比如:先觀察一摞20 本作業本的高度是多少,再讓學生判斷另外一摞大約是2 倍高度的作業本的數量是多少?
先讓學生觀察第一摞作業本的高度,然后再估計第二摞作業本的數量,并讓學生說說根據什么來估計的。這里就是通過作業本高度的變化規律來大致估算第二摞作業本的數量的。
例如:張老師帶21 名學生去參加體育比賽,每輛出租車能坐5 人,需要多少輛出租車?學生用有余數的除法計算是:21+1=22(人),22÷5=4(輛),多出2 人,這時教師可以提醒學生:多出來的2 人怎么辦?學生根據生活實際情況,可以想到還應該增加1 輛出租車,4+1=5(輛)。
在生活實際中,經常遇到多余的材料無法做成一件成品,那么多余的材料就應該用“去尾法”將余數去掉。例如:把一根100 米長的繩子,剪成3米長的短繩,最多能剪多少根?學生用有余數的除法計算:100÷3=33(根),多出1 米,根據生活經驗,多余的繩子達不到3 米的要求,因此要將余數去掉,取整數部分33 根。
在學生學習了筆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內容以后,學生在作業中遇到了這樣的一道題目:
周末,媽媽和小華去超市買了3 袋一樣的餅干,超市的餅干價格如下:蘇打餅干12 元/袋,牛奶餅干19 元/袋,巧克力餅干23 元/袋。媽媽付給營業員60 元,請你猜猜媽媽買的是哪種餅干?
一開始,很多學生都拿起了筆用豎式計算,但有三四名學生很快舉起了手,我就抓住時機讓那些舉手的學生說一說怎樣判斷出來的,其中一個學生說:12 接近10,買3 袋大約要30 元左右;19 接近20,買3 袋大約要60 元;23 也接近20,但是比20 大,買3 袋總價要超過60 元了,所以他判斷出:媽媽買的是3 袋牛奶餅干。這個學生的方法就是估算,他的方法又簡便又快,思路也很清晰。
通過筆算與估算的比較,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其實并不是任何時候都需要算出非常精確的得數,有時候只要大約估算出結果就可以了。
小小的估算,蘊藏著大大的智慧。總之,教師要做啟發學生運用估算的有心人,盡量結合課堂上所學的數學知識,尋找契機組織學生觀察、分析;通過交流估算方法、技巧等途徑,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感受估算的樂趣,并切身體驗用估算解決問題的實用性和便捷性,凸顯估算應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