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長豐鎮長豐中學,河北 滄州 062562)
在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古詩詞是一顆奪目的明珠,它所包含的審美及文學價值都是其他文體所無法比擬的。在初中語文教學新課標中明確強調了古詩詞教學部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學生從初中起便學好古詩詞,這對于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繼承優秀的文學鑒賞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將結合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對如何開展初中語文課堂中的古詩詞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效率進行創新的嘗試。
古詩詞的創作距離現在時隔久遠,如果想讓學生正確理解作品,首先要讓他們了解古詩詞作者所處的社會環境及境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創作風格,這些都是理解古詩詞的金鑰匙。孟子曾經說過“知人論世”,其實質內容便是讀者要想真正學到作者的作品精髓,首先掌握好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這樣通過作品感悟的思想感情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內容。古詩詞有別于其他文體,它的語言表達形式精煉,且中心思想集中,往往篇幅短小精悍,但背后的寓意卻深刻地反映創作時期的社會生活,很多情感是詩人發自肺腑的情懷。通常狀況下,如果掌握了作者的一些生平簡介,或者是創作作品時的遭遇等可以幫助讀者理解古詩詞想要表達的真實情感,認識詩人的創作風格。教師在講授古詩詞內容之前,可以先引導學生搜集該古詩詞作者的相關資料,包括詩人的生平簡介、作品的創作背景及當時的社會環境,這些都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不同時期的古詩詞往往會因為時代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時代風格,這也是文學典范的代表。如在南北朝時期,那時北朝的環境普遍較為動蕩,戰亂面前,很多詩詞都是表達尚武精神的,也能看出整個北朝民族所體現出的粗狂性格。而在南朝,政治局勢相對穩定,南朝的詩人便將更多的情懷放在兒女情長上。在唐代,社會安定,經濟發展蓬勃,人民衣食無憂,古詩詞的創作內容涉及很多方面,古詩詞的創作得到大力發展。有描寫邊塞將士生活的,有抒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好祝愿的,也有描寫山水田園風景的。唐代的古詩詞發展盛況可謂是古詩詞發展的巔峰時期。由此可見,古詩詞的教學應當將其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等當作是教學的重點,這對于學生正確把握古詩詞的深刻含義意義重大,可以拉近學生與詩人間的距離。
古詩詞用詞精煉,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帶有很深邃的感情意味。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引導學生把握詩眼的含義,這是古詩詞解讀的關鍵所在。只有把握好關鍵詞,才能清楚認識到古詩詞的真諦,從而把握正確解讀古詩詞的方向,體會到詩人營造的環境之美。如詩詞《過零丁洋》中,詩眼便是留取丹心照汗青,即便是將整首詩通篇背誦,如果找不到詩眼,也理解不到位。但是教師如果將詩眼的關鍵點講授給學生,整首詩詞的核心含義便凸顯出來,這首《過零丁洋》便是表現報國決心的詩詞,可以通過詩詞的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和愛國情懷。由此可見,把握好詩眼,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的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在初中語文課本中選取的古詩詞通常是帶有很強哲理性的,并且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學生在學習時可以掌握較為寬泛的知識面,也會隨著古詩詞的影響受到熏陶,對于培養良好的道德修養,提高審美情緒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經過古詩詞內容的學習后,學生會不自覺被其中詩人的遠大報復所感染,這些對于培養初中生良好的性格很有幫助。如很多詩人會通過詩詞表達愛國情懷,表達對百姓流離失所的憐憫,也有的詩詞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的大好河山多么壯美,讓學生發自內心的對祖國燃起熱愛之情,體會自己作為一名炎黃子孫的光榮,進一步升華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
在初中語文的新課標中明確規定,學生要積累并豐富語言,培養語感,發散思維,閱讀、寫作、口語交際應當得到全面且均衡的發展。傳統的語文課堂通常是強化知識的積累,往往會忽略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及書面表達能力。因此,在對古詩詞學習中,要多培養學生誦讀,通過不斷誦讀培養語感做起,讓學生學會通過心靈感受古詩詞的情節,深刻體會詩人的美好情懷及博大的胸襟,那種高尚的情操是要讓學生用心體會的。
音樂是與古詩詞互通的,很多古詩詞本身就是為了音樂而創作的,很多樂曲是根據古詩詞而產生的。在初中的古詩詞課程中,教師完全可以將音樂這種形式帶去課堂,豐富課堂氛圍,為學生創造一個生動而活潑的學習環境,學生通過鑒賞美妙的音樂,對古詩詞的理解將會更加深刻。不同的樂器演奏的樂曲所表達的情感是不同的,如古琴讓學生感受的是悠遠而雋永的,笛子、古箏等樂器帶來的樂曲都有不同的意蘊,樂曲結合古詩詞的意境,兩者完美的融合,讓學生真切體會到詩人的心境。
綜上所述,學習古詩詞是初中語文課程中的重要內容,它是順應新課標需求的課程,也是一門藝術。語文教師應當在教授古詩詞的時候,大膽創新教學方法,運用好新課標的理念,盡可能避免傳統課堂的不足,采取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不僅學會古詩詞,還應當學好古詩詞。通過對古詩詞的見解,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是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也是培養好學生健全人格、良好品格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