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安順市鎮寧自治縣第一中學,貴州 安順 561200)
英語與漢語一樣,都屬于語言學科,那么語言學科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文化素養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并不是彼此獨立的,而是相互聯系、和諧共生的。這就要求初中英語教師要從幾方面入手,綜合小組學習、探究學習、情境教學等教學方法與學習途徑,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行為生成,在文本解讀中深化學生對英語語言、語言文化的體悟,最終達到全面促進學生英語水平提升的目的。
語言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要幫助學生在多元化的語言學習中感受英語語言的內涵和魅力,包括英語語言詞匯特征、語法特征、句式特征以及各種修辭方法等,這樣有利于打破學生的單一語言結構,培養學生的多元語言印象,促使學生從不同視角品讀英語,感受英語、欣賞英語,從而促進學生英語語言素養的形成和提升。在蘇教版初中英語教材中包括非常豐富的本文素材,教師應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內容,為學生構建多元語言結構,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發展。
學習能力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英語學科素養之一,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本文解讀中,教師要從學生興趣、愛好出發,合理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和諧互助的機會,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發展。在學生參與本文解讀探究活動的過程中,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信息傳遞增加,大大提高了課堂文本解讀效率,也促進了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
比如:“Good Friends”這一單元中的第二課時“I have a big family.”的本文解讀中,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強化學生對本文生詞與短語的理解和記憶,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本文探究,通過反復讀課文,理解詞語含義,并結合課文內容,以兩兩合作的方式展開“介紹自己家庭”的練習,在介紹自己家庭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就用上了本文中的語句和詞匯,不僅強化了學生對本文的理解和解讀,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語法錯誤以及用詞不當等情況給予糾正和點撥,為學生學習能力提升提供助力,這些都為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形成奠定了基礎。
初中英語文本解讀中教師應該積極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改革,先進、科學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優化教學效果,而且還能夠轉變過去枯燥、單一的教學局面,激發學生學習思維,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教師要整合文本資源,挖掘教材本文內容,找準學生思維訓練點,有針對性地選擇本文解讀方法,引導和幫助學生形成思路清晰的文本解讀流程,由淺入深、自然而然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發展。現階段,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初中英語文本解讀方法包括自主閱讀法、體驗學習法、合作學習法等。
自主學習是學生獨自完成本文解讀,并能夠有意識地進行學習規劃、監控與評估。自主學習的核心是提高學生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原則是全面發揮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合作學習一般以小組為單位,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學生之間的團結互助、合作學習,學習凸顯團體成績,組員成績恰當作為評價方法。其目的是提高學生合作、自主、積極的學習意識,培養學生互助、團結的品質,提高學生個人責任感,促進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發展。
體驗學習的關鍵在于“體驗”,教師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創設生動教學情境、構建虛擬教學場景等方式強化學生文本閱讀體驗,在體驗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邏輯能力、分析能力、情感思維等。體驗學習遵循注重體驗、寓教于樂、貼近生活的基本原則。
基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文化在不斷碰撞和融合,初中英語本文解讀中有關中西方文化的滲透和融入也顯得更加關鍵。教師可以基于文化視野拓展的視角,在文本解讀中融入相關文化元素,通過文化元素解讀以及中西方文化對比,促進學生文化品質形成,提高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另外,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一種形式,英語教學在培養學生文化品質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初中英語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英語學科優勢,在傳承和普及中國語言文化的前提下,拓展學生文化視野,讓學生能夠通過聯系本國語言文化的特點,快速掌握西方文化的特點以及語言技巧,最終實現自身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提升。
在對比中西方文化,解讀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閱讀文本,利用文本中的詞句說一說你想象中的西方節日是什么樣子?從中你獲得了什么感受?
這樣不僅深化了英語文本解讀內涵,而且還促進了學生文化品質的形成,以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
初中是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夯實學生英語根基的重要時期。基于核心素養之下的初中英語文本解讀要求初中教師要更加關注學生能力發展,要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語言文化素養、思維品質發展作為根本教學目標。在教學中綜合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升文本解讀實效,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