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祁陽縣大忠橋鎮一中,湖南 祁陽 426100)
在升學壓力與長期的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我國初中數學教學模式仍然以傳統的講授法為主。特別是一些具有長期教學經驗的老教師,思想受應試教育影響更為深重。教師在課堂中只重視對數學解題技巧與理論知識的灌輸,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缺失,致使數學課堂氛圍枯燥無味,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甚至一些學生對數學產生抵觸心理,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其自主探究心理與創新思維長期處于被壓制的狀態,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除此之外,新教學模式的引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這種情景,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應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等新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時,普遍忽視與學生的互動,并存在案例使用不合理、導入存在誤區等問題。
導入環節在課堂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合理科學的導入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迅速從課間較為松懈慵懶的心理中走出來,投入新的學習中。課前導入還承擔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對舊知識做簡單的回顧,引出新知識的學習。這個過程中,良好的師生互動能形成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比如,在進行“矩形”相關知識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自己對矩形下一個定義,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矩形,他們都有什么特點”等等,小組討論之后進行問題的回答。學生的答案多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比如黑板、書本等。教師可再出示其他的一些例子,引導學生發現他們之間的共通點,引出科學完善的矩形概念。四邊形、矩形、菱形等圖形的學習是初中數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在導入時應從學生身邊事物入手,從而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形成具體的感知,有利于接下來深入的進行探究。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注重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導入環節的有效開展形成了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被調動,保障了接下來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
健康和諧的師生關系相較于嚴肅刻板的師生關系,很明顯學生會更喜歡第一種,學習興趣會增強。而且在此種環境下,教師放下教師的“架子”,學生也不在畏畏縮縮,學生可以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
以數學教學中常見的變式訓練問題為例,往往教師進行某一問題的講解后學生很快就能理解,但是稍作變換就可能出錯甚至束手無策。此時,教師不要急于告訴學生答案,可以引導學生對原題與變式進行比照,自主探究或者小組討論,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已知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兩條邊長分別為2 和4,求第三邊的長度。學生很快就可以得出答案為4。那么這時對題目稍加變換,已知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兩條邊長分別為3 和4,求第三邊的長度,答案還是原來的數嗎?很明顯不是,變式需要考慮兩種情況,即等腰三角形的腰與底是不唯一的。但是學生在做題中常常忽視另一種情況,出現疏漏。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此才能深入掌握知識。
以“數據的分析”一章的學習為例,教師可以先創造一個情景:把全班分為兩個隊伍進行跳繩比賽,每個隊員的成績不一。之后在這個情境下進行平均數、加權平均數、眾數等的學習。學生在游戲環境中進行思考,興趣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中學生,尤其是初一年級的學生,處在抽象邏輯思維還不成熟的時期,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思維特征,給學生以具體的事物模型進行學習,采用直觀性教學的方法,便于學生直接感受進而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探索,提高其學習動力。
此外,初中數學課堂應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時,教師尤其要重視課堂的交流互動。教師可以通過有效的引導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推動學生在交流互動中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探討問題中得到思維的拓展。
例如,在進行統計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趣味性較高的學習任務,如可以對同學的興趣愛好進行統計,計算各類人數。同時,教師還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耐心解答學生的疑問,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教師講解重難點三步,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進而全面提升教學效果。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漸進的自主學習。而在教學活動中,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學習有快有慢,教師可以讓學會的學生擔任“小老師”,成立互助小組,小組間解決難題。教師要鼓勵學生在班級內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風氣,使先學會的學生能夠積極向其他同學講解,不會的學生也能積極地去問,同學之間大膽提出自己的疑問,在教與被教中熟練地掌握知識。學生在擔任“小老師的”過程中不僅教會了他人,也在自改自評中使自己的知識結構更加牢固,知識得到了升華。此外,學生還可以更加深刻的體會成為教師的成就感以及辛苦,使其能夠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認可教師的工作,積極努力地學習。
總之,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互動式教學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仍需進一步完善,教師需要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改善教學中的問題,促進課堂效率的進一步提高,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