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吉林 長春 130500)
我們每個人一出生,睜開眼就開始了對這個世界的觀察,而畫家也一樣,他們對世界的理解也是從觀察開始的,不管是抽象派還是寫實派,美術流派的這些表達形式不過是體現了畫家對世界不同的觀察和理解,同樣的,一個合格的觀察能力也是美術教學中最基本的要求,畢竟只有你對身邊的事務有了觀察、有了吸收,你才會在腦海中進行思考,畫出來的畫才能做到“言之有物”。所以美術教學要在基礎的教學內容中鍛煉學生的基礎觀察能力,這對于提高美術課的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都有著巨大的意義。
莎士比亞有這樣一句話:“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在我看來不管是教學什么樣的學科、學生學習什么樣的內容,興趣都是最好的老師,實際上,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各種屏幕、各種信息已經充斥了我們的生活,很多時候人們都是一整天低著頭,根本不關心身邊的事物。這也就導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在不知不覺中下降了,進而使學生的美術水平的下降。所以在素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內心情感出發,激發學生對身邊事物的觀察興趣。譬如教師在課后可以布置這樣的素描作業:讓學生在身邊隨手找出一件事物來進行素描,可以是餐桌上的蘋果、人行道上的大樹、馬路上的汽車……教師可以通過這些事物來喚醒學生內心的觀察欲望,充分調動學生的內心驅動力,能夠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素描創造,這樣也不愁學生對美術創作沒有興趣,而當學生有了興趣,那么他們自然就會自動自覺的投入到美術的創作中,在課外能夠積極主動的去尋找搜索能夠創作的,從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創造者,我相信這也是每一位美術教師都樂見其成的。
其次,教師要把平時上課的教室充分利用起來,在平時上課的環境中色彩、形狀、光影最大限度地發揮出環境的魅力,讓學生每次走進教室心中都有一種美的感受,還可以在教室周邊擺上一些名家名作或者師生的優秀作品,促使學生在踏入教室的第一時間就可以開始對身邊進行觀察,同時還可以和同學進行交流,使學生能夠更加有興趣進行觀察,更加大膽的在繪畫中表達自己。
觀察能力是一個美術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能力,不過與此同時它也是一項易上手難精通的能力,所以教師要通過系統性和綜合性的訓練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掌握一個正確的觀察方法,這樣學生才能夠把握每一件事物的觀察規律、保證觀察質量,在素描的學習中更加游刃有余、得心應手。
在觀察中要注重從整體出發,遵循一個從整體到局部然后再到整體的關系。在素描的過程中,學生首先要對物體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才能知道自己如何下筆,如何去描述這個物體。在觀察整體的過程中也不能忽視對局部的觀察,整體是由局部構成的,加強對局部的描述也是為了更好的表現整體,譬如在學生對石膏像進行素描時,大多數學生可以很輕松的發現石膏像的五官構成等等比較顯而易見的局部,但是會不知不覺忽略掉光影與石膏像的關系、頭發與石膏像的關系,把原本是一個整體的石膏像畫成了一個個獨立的個體,給人一種凌亂的感覺,所以。教師要為學生塑造一個整體觀察的方法,在整體中觀察局部、用局部體現整體。
在觀察中要注重比較,在學生對多個物體進行素描的時候學生要注意突出主體,分清主次,了解這幾個物象有著什么樣的聯系,在素描的時候動態的選擇自己要描述的重點。而且要在這該國這個過程中重新審視整體和局部的關系,比較不僅僅是兩個物體之間的比較,更是整體和局部之間的比較、局部和局部之間的比較,在比較中對整體和局部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在觀察中還要注重本質,“畫龍畫皮難畫骨”很多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畫出這個物體的外表已經變得比較容易了,但是對物體的結構還沒有很深刻的認識,沒有辦法在繪畫中描述出物體的氣勢。教師要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因為現象盡管是多種多樣的、紛繁復雜的,但畢竟是由本質決定的,早已潛在地包含于本質之中[1]。可以說,只要學生掌握了看本質的方法,那么學生對一切事物的描述都是輕而易舉地,能夠把復雜的事物簡化成最簡單的形狀,這樣繪畫的難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結語:總而言之,教學必須十分重視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要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2];通過各種訓練和方法,讓學生掌握觀察的能力,樹立正確的觀察態度,讓觀察成為學生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