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島北戴河新區東河南大莊小學,河北 秦皇島 066301)
隨著小學英語新課程的改革,人們更加強調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但實際上,能開口說出流利標準的英語的學生并不多,即使有少數的學生能說幾句,也缺少英語語言的原汁原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學生缺乏語感。針對這種現象,作為我們教師就必須抓緊,在啟蒙階段注重對學生語感的培養。
在教學中,我發現仍個別學生用漢語或拼音給不會讀的或記不住讀音的單詞注音,這既不利于單詞的朗讀,也不利于學生記憶單詞。因此,我認為,音標教學勢在必行。起初,適時滲透音標,感受讀音規則。重視語音教學,把好語音關,培養學生擁有較好的英語口語和語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書本教材從4A 開始,每個單元后面都有了listen and rePeat 這一部分,目的就在于讓學生慢慢感知音標,體會字母、字母組合的發音以及音標間發音的細微差別,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尋找規律,嘗試進行歸類,為讀準做好準備。繼而,努力教好音標,使學生迅速入門。在學生進入高年級后,考慮到他們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教師可以結合單詞開展音標教學。在教五年級的學生時,我經常用彩色粉筆寫出單詞中發元音部分的字母或字母組合,并用同一種顏寫出音標,幫助學生將音、形有效地結合起來,也有利于他們背誦。
再次,注重言語聲音的磨煉,使學生獲得英語信息的審美感受。音準:語言聲音最基本的要求。若把握得不夠好,即使英語言語的量增加了,其效果也是事倍功半;音速:即言語速率——快、慢或緩。著重防止兩種傾向:一是過緩——觀念陳舊、缺乏效率意識的慢牽牛灌入式。二是過快——違背信息短時記憶規律,盲目追求快節奏;音量:即言語聲音的強弱、響度。若聲音太小,傳出的信息不易被接受;若聲音太大,就會有悖語言自身的藝術特性,效果自然不會心想事成。故應根據實際情況對音量進行恰當控制;音調:言語的抑揚頓挫,聲音的高低。要使學生聽來優美、得體、生動、悅耳。
根據小孩子學習母語時“口頭現行”的習慣,我們可以將其體現在英語的學習上。“口頭先行”涉及到的首先就是聽和說。對于小學生來說要想培養其英語語感,相信從聽說開始會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1.作為小學生英語語感培養的指導著教師需要有一整套完善的聽說訓練方案,其中把小學課本作為這種訓練的材料是一種很明智和有效的選擇。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安排出充足的時間進行整體的聽力練習,在聽力開始之前教師可以提醒學生主要單詞發音及語調,聽力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將聽力材料發給每一位學生并要求其依據之前記住的語調及發音與小伙伴進行對話,教師需要及時糾正學生的發音錯誤。這樣一節課下來,既能夠鍛煉小學生對于英語的聽力理解能力,同時又聯系了同學讀的能力。因為每一位同學都有自己的小伙伴,所以這樣的聽說練習對小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樂趣的,而且相互之間的好勝心也可以幫助提高課堂聽說練習的效率,可以說是一項比較便捷可行的途徑,但是需要強調的是一定要有足夠的聽力課時。2.堅持朗讀、背誦也是不可少的。值得注意的是朗讀要讀準發音、讀懂句子、讀出感情,這樣的英語朗讀才能夠幫助學生獲得語義正誤感受、語言形象感受、情感色彩感受。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英語所特有的實踐性與交際性,課堂上教師要用得體的英語授課,師生間的問答、交流也盡可能用英語交流,鼓勵同學不怕說錯、敢于大聲讀出來。另外,語法也應盡可能放在一定的情景中來教,讓學生看到、聽到新語法點在一定情境中的使用效果。長期堅持下去學生能學會把所學語法知識和詞匯聯系起來理解并運用于實際生活與交際之中,從而語感就會日益增強。2.教師授課要學會充分利用圖片、卡片、實物等直觀教具并靈活使用幻燈、錄像、投影、電腦等教學工具為學生創設各種情景,使外語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活潑,增加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無外乎課上和課下,但是課下學習對其自學能力、自控能力有很大的考驗,所有選擇什么樣的學習方式是很重要的。在課后教師還要發動學生盡可能多地多聽磁帶、廣播,模仿地道的語音、語調,鼓勵同學間盡量用英語交流、鼓勵學生多看英文課外讀物,從而擴大英語知識面,達到自覺訓練語感的目的。
語感是一種難以說清、道明的,但又實實在在存在著的對語言的感覺。我們不能只注重學生知識量的積累,而忽視學生語感的培養,應該充分認識到語感對于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作用。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在符合教學大綱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心理、生理優勢,重視語言實踐,規范學習習慣,有意識地訓練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