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融媒體中心,山東 無棣 251900)
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使人們獲取新聞的途徑得到拓寬,除了電視、廣播等途徑人們可以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商場及公共車輛投放屏幕、手機、移動IPAD 等隨時隨地獲得新聞信息,同時每個人也都是一個自媒體可以對新聞等信息進行傳播。因此,人們對信息的質量和傳播速度的要求更高,更加傾向于快速度、高質量的傳播媒介獲取新聞消息。
記者在采訪前要對受訪者個人信息、采訪內容、采訪環境等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這對采訪能否取得成功具有關鍵的作用。同時在采訪地點的選擇上盡量選擇比較溫馨和諧的環境,避免提到令受訪者尷尬及不愿談到的話題,采用專業的術語,掌握采訪技巧,在采訪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平和的語氣尊重受訪者,妥善處理突發事件,保證采訪工作順利的進行。
在采訪過程中注意觀察細節可以搜索到很多有用的新聞素材。所以,在采訪記者要仔細觀察、捕捉細節,通過對受訪者的表情的觀察來揣測受訪者的心理活動,通過適時的提問來了解并掌握事件的真相,把我談話方向,引導受訪者講述新聞主題相關的內容,為受眾提供真實、準確的新聞報道。
記者要扎實的深入基層,到新聞發生地或找到新聞現場目擊人員進行采訪,將新聞盡量真實完整及時的呈現在手中面前,保證新聞采訪的質量,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還原新聞的真相,豐富新聞內容。
在新聞策劃中,編輯人員需要在遵循新聞媒體的時效性和真實性原則的基礎上,運用多媒體技術軟件然后對文字、圖像、語言等形式進行創新整合,使自己的新聞節目符合大眾的質量要求,保證新聞的報道價值。新聞編輯人員要針對一些重大節日或事件,策劃出符合當前節目內容及價值的節目,及時發聲,吸引廣大受眾關注。其次,編輯部要設置與觀眾交流互動的平臺,與觀眾積極溝通交流,提高新聞的關注度和擴散范圍。在交流平臺上與觀眾進行實時溝通,將觀眾的反饋和要求收集記錄,為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對新聞內容的編排是新聞傳播的基礎性工作,新聞內容編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新聞內容制作質量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新聞傳播的速度、范圍和效果。新媒體的發展,為新聞媒體的發展提供了助力和啟示,使新聞媒體在素材的編排和整合方面不斷進行創新和嘗試,這種創新意識不斷總結和突破在后續的工作中加以運用,將不斷提升新聞編輯編排的質量。充分發揮創新編輯新思路,尤其是對新聞內容編排形式和編輯手段進行創新,改革播出方式,豐富新聞信息內容和類目,將新聞內容真實的形象的地展示在受眾眼前,堅持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將電視新聞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可在新聞內容傳播過程中添加一些新元素,將新聞串聯或將新聞事件與短評結合,用多樣化的新聞內容編排方式,滿足不同受眾的收視需求。另外還可以,在新聞事件的編輯過程中穿插近相關的知識,增添新聞傳播的實用性和有效性。將情景式播報、網絡互動播報、滾動播報等方式合理利用,不斷豐富新聞傳播形式,實現新聞傳播模式的多元化。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媒體傳播的途徑較多,相關部門要對新聞采集素材進行規范采并設定和審定流程,實現新聞信息的規范性傳播,避免新聞泛濫的現象發生,來保證新聞的可控性。其次,要選擇適宜的傳播方式實現新聞的高效傳播。對信息重大、篇幅較小的政策性新聞事件進行要優先編輯整理。娛樂性的新聞可借助配圖、音頻、視頻等形式增強其說服力。對于長篇新聞可使用視頻短片的形式進行報道。另外,在消息推送方面要采取多種不同的渠道,以擴大其影響力和覆蓋面。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視新聞編輯在注重思維創新、內容編排創新的同時,還需要科技創新對新聞素材的后期編排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可提升畫面質量,使觀眾獲得高質量的觀看體驗。3D 技術和虛擬技術使觀眾獲得了新的感官認識,4G 網絡方便了熱點新聞的快速采編。所以電視新聞編輯要不斷的學習新型技術手段,提升自己的素材編輯整合能力,是自己成為復合型人才。新時期的電視新聞編輯要在堅持中立、客觀、公正的基礎上,合理利用新型技術提升電視新聞的編輯制作能力和傳播效率。選取在素材時可進一步深入受眾反饋及網絡新聞熱點話題,借助APP 推送及多平臺報道合力進一步增強影響力。
在新媒體背景下,新聞信息的信息采集和傳播途徑得到了大幅度的拓展,新媒體也為新聞信息傳播工作帶來了挑戰和啟示。新聞編輯人員要不斷學習新技術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熟練運用多渠道多技術來發掘新聞信息渠道來源,拓展新聞信息傳播途徑,在新聞采編和后期的編輯策劃上不斷創新,獲得廣大受眾的喜愛,獲得更高的關注度,進一度提高新聞媒體的市場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