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農業職業學院,河南 南陽 473000)
“大數據”這個概念最早由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提出。2012年以后,這一概念越來越多地被提及,人們用“大數據”來描述互聯網時代下的超大規模的數據和數據集。但是,“大數據”的內涵又不僅僅指數據的規模龐大,它同時還是一種手段和方法。基于云計算的大數據處理和運用,可以分析出更深層的信息,以此來剖析人的特點、預測人的行為、挖掘商業價值。所以,“大數據”是大規模的數據,是數據處理分析的方法和手段,還是一種無形的生產資料。
大數據時代的高校學生,具有鮮明的特點,他們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和速度超乎想象,并且他們的對比以往相同年齡的學生更強。
第一,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當代大學生們接觸的高科技事物數不勝數,同時,他們接觸的速度非常快。早在小學初中階段,他們就接觸到了手機QQ,在高中階段他們又接觸到了微信和微博、知乎等眾多平臺,現在他們能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國內外各個領域的時事新聞,還能發表自己的言論。他們接觸新鮮事物的機會越來越多,接觸新鮮事物的能力也越來越強。
第二,獨立性強。當代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在學習、生活中,擁有較強的獨立學習能力。這些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更不愿意過一成不變的生活。他們喜歡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創辦各種社團,策劃各種活動,或者利用朋友圈進行自主創業;也喜歡在互聯網的公眾平臺上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寄語青年一代: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而大學時期是當代青年成長的關鍵時期。
從生理因素來說,大學生正處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大部分學生,都有健康身體條件和良好的身體素質,有青春的朝氣和活力。在這些身體因素的保證下,有利于大學生以最飽滿的熱情、最良好的狀態,投入到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生產實踐的鍛煉中去。有利于他們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和人生閱歷,完善自身的不足。
從心理因素來說,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相對成熟,面對生活和學習的壓力,他們能夠自我調節、自我疏導,能夠獨立、完善地解決問題。同時這個階段,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鞏固時期,他們的政治立場還不夠堅定。需要高校教師,尤其是輔導員,給予正確的引導。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人們的傳統生產和生活方式產生了重要沖擊。高校學生作為互聯網下一個龐大的網民群體,在專業學習、思想建設、性格養成、成長規劃等多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這些影響,既有積極方面的,也不乏消極方面的。
互聯網時代的課堂已經失去了邊界,高校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聽取其他學校、其他老師的課程,甚至學習其他專業知識。超星、爾雅這些線上視頻課程已經被大家所熟知,在2020 年抗擊新冠肺炎期間,全國高校推遲開學,在云端網絡課堂中學習研討。但是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學好的同時,也容易學壞,也可能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巨大傷害。高校學生作為一批有知識、有文化的新青年,是國家建設的中流砥柱,這個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要。“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高校學生,暴露在外界紛紛擾擾的言論之下,稍有不慎,就可能誤入歧途。這給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帶來了重大的挑戰。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具有很大的特殊性。輔導員是學生的引導者,也是學生工作的承擔者;是學校政策通知的下達者,也是學生需求的反饋者;是家長和學校溝通的橋梁,是學生和學校領導溝通的渠道,更是學生和其他課任教師溝通的紐帶。
對于高校學生來說,高校輔導員是眾多教師中與他們接觸最多的人。輔導員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輔導員可以通過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對學生的思想和人生規劃等多個方面進行引導。同時,輔導員需要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對于學校來說,大學輔導員是學校師資隊伍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承擔著與學生交流溝通的工作,與家長溝通交流的工作。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模式迎來了機遇,在互聯網技術的幫助下,大大提高了輔導員的工作效率,從而能更好地適應學生們的需求和學校工作的需要。
因此,大數據時代高校輔導員工作模式的創新,不僅是學生個性化成長的需要,還是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需要,也是學校教育工作實際需求的反映。
大數據背景下學生接觸到的各方面信息,讓他們站在了時代的前沿。作為高校輔導員,更要站在時代的前沿,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管理觀念。素質教育觀要求教師做知識的傳播者,也要做學生品格養成的監督者;不僅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關心學生,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明白他們需要什么,了解他們的內心活動,從而加以引導,撥正是非觀念,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思想正確,還要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疏導學生的心理問題。
傳統教育的渠道,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在于課堂和書本上的教育,另一方面則表現在教師個人行為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大數據時代,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只是來自于老師,而是來自于互聯網上形形色色的人。在這時候,輔導員積極通過網絡渠道,把健康向上的思想傳遞給學生,確保輿論的正確導向。
只有輔導員具備更高的綜合素質,才能更好地探索工作模式的創新。所以,高校一方面要提高輔導員崗位應聘的門檻,另一方面要做好輔導員的培訓工作。在選拔輔導員時,應關注應聘者的年齡和教育經歷,要充分考慮他是否能夠跟上互聯網的腳步,關注時代前沿的話題,與學生沒有代溝地進行交流;在輔導員培訓中,不能一味地樹立典型、樹立標桿,要考慮不同專業領域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在輔導員晉升考核中,不能單純地以升研率、就業率和學生成績作為評價指標。
2019 年以來,由共青團中央發起的“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贏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好評。網上主題團課運用互聯網技術,創造了一個多校、多人共同學習的平臺。不僅可以觀看課程內容、完成課后習題,還可以分享到微信朋友圈,老師還可以看到學生學習的總體情況,可以進行以學校或年級為單位的成績比較。高校輔導員應該對此展開思考,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先進技術,打造不受時間、空間影響的線上思政課堂。
輔導員不僅要加強與學生個人的溝通,還要重視與家長、課任教師的溝通,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使得輔導員的工作更有針對性,能夠創造性地發現和提出學生和家長關心的問題,提出解決的策略,為學生的生活、學習、成長提供必要的幫助。家長作為學生的第一任老師,是學生最密切的指導者。高校的學校教育中,不能忽視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應該適當地讓家長參與到學生的學校教育之中。同時,學生身上的一些問題,諸如性格、品格方面的問題,他們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多半和家庭教育有關。加強對家長的了解,有利于從根本上幫助學生。
近年來,關于大學生輕生的案件不甚枚舉,這多半和心理健康問題有關。輔導員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應該積極帶領學生參加心理健康測試和心理援助輔導。在大數據時代,要教導大學生注意隱私安全,不組織不參與網絡暴力;理智追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遠離網貸、校園貸等。